「我當了12年的會計後轉任內部稽核,當時公司並沒有前輩帶領我。一路以來的努力讓現在任職的集團所有單位長官都很重視及相挺,當然我做的不只是遵循性的查核、還包括很多的專案查核及諮詢服務,以致備受集團重視。」中華民國內部稽核協會理事長趙曉慧(現任鴻海集團稽核長)短短幾句話,道出過去十年間「稽核」在企業角色的演變。

稽核能做的 比你想像的更多

傳統內部稽核著重法規及作業流程的遵循與確認性查核,往往偏重防弊更甚於興利。現代的稽核更著重諮詢性的功能,更積極主動「提供建議」與協助完善公司治理;稽核不僅僅只檢視「是否有照規定做」,更注重「規定」本身的合理性,否則惡法亦法,如果規定本身有問題,照本宣科只會衍生更大的問題。另外,孫嘉明副理事長(現任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副教授)表示:「隨著雲端應用、5G及AI等資訊科技的進步,稽核的專業能力也伴隨著環境改變,及數位化程度的提高而不斷地進步,善用資訊科技協助企業進行各種內外部資訊分析的內部稽核越趨重要」。在相對於外部委任會計師事務所偏重財報正確性的查核,內部稽核更能深入到各營運循環、資產保全、資訊安全及ESG環境議題等領域,所涵蓋的作業範圍更廣更深,對企業而言是除了老闆、經理人之外,最清楚全公司每個環節發生什麼事的人。

善用稽核,也可以幫公司「把錢拿回來」

近幾年多家公司的稽核在「防弊」的作業上都發揮不小的功能,由新聞報導可以看出,多件重大舞弊案件,就是由該公司內部稽核人員發現的,因此當公司願意重視稽核並賦予充分的資源和授權,讓稽核人員善用專業技能執行稽核作業,並透過系統化及有紀律的方法,評估及改善風險管理、控制及治理過程之效果,為機構增加價值。

多元專業需求 與時俱進

內部稽核要能深入瞭解組織內部各個作業,又要對所有專業和議題與時俱進地學習,一個稽核人員真的有辦法懂這麼多嗎?「我第一天當稽核的時候,沒有人可以問,當時我第一個就想到內部稽核協會,對於初次擔任稽核的我,我需要被協助,事實也證明內部稽核協會也提供了我所需要的專業及同業交流。」趙曉慧說。
中華民國內部稽核協會志工成員, 聚集來自各領域的專業人士。


身為國際內部稽核協會正式會員國機構之一的「中華民國內部稽核協會」,成立迄今33年以來,將各項專業制度皆與國際執業準則銜接,除了籌辦稽核人員的啟蒙教育、開設各類專業課程培訓、推廣國際稽核專業證照外,也定期舉辦年會/專業論壇、優秀內部稽核人員選拔及校園推廣,努力促成台灣內部稽核人員之間,以及國際間的交流;目前稽核協會除了台北總會,新竹、台中及高雄都有分會,也都固定舉辦例會,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分享專業與新知,協助稽核人員提升專業能力與知識,適時的積蓄能量,得以在最適當的時刻提供企業專業的助力。此外,由於多數內部稽核在公司都是少數民族,很多時候稽核人員碰到內部溝通協調的壓力,或各種疑難困惑的問題時,也可以透過協會所舉辦的各類活動與其他會員相互交流經驗,截長補短之餘也能紓解排憂,讓協會扮演內部稽核人員最溫暖又堅強的後盾。

期盼扭轉「少數稽核」現象 帶動產業邁進

稽核要成功,除了良好的溝通力、觀察力,更重要的是「老闆要給力」,想要透過完善內部稽核職能來提升企業體質,除了稽核人員本身的專業必須不斷提升外,還有另一個挑戰:每一家企業能否信任與重視稽核,讓稽核從水晶變鑽石發揮最大的價值?

長年培育眾多優秀稽核,現任副理事長陳秀娥觀察:「法令規定公開發行/上櫃/上市公司必須設置『適當人數』的內部稽核人員,照理說這些公司都具有一定規模,但現實狀況很多公司卻僅配置一名稽核,這樣的公司是否賦予稽核充分的資源和授權,讓稽核足以發揮應有功能與貢獻?再加上並非所有的公司都重視稽核,也不是所有公司內部環境都成熟健康、內部控制都好、公司治理能力都強,所以很多時候…除非公司重視,否則很多稽核做得都很辛苦,且這種『一人稽核』的公司,若僅只是為了滿足法規要求而設置的,甚至部分公司的稽核人員不是專任,還要兼任其他工作,這樣的配置對機構而言,其實是很浪費的,『內部稽核』真的非常值得被企業主重視,公司應該培養及善用他,讓稽核發揮應有的功能,讓他做公司及利害關係人的守護者。」

為培育更多優秀稽核人員,中華民國內部稽核協會透過不同大小規模的研討會及課程來進行。

內部稽核協會創立至今已步入第33個年頭,理事會、監事會組成也都是新一代的產官學菁英,在工作之餘擔任協會志工,期望能扮演稽核人員的守護者。趙曉慧理事長、孫嘉明、陳秀娥兩位副理事長及常務理監事們更一致堅定的表達:「稽核守護公司,我們守護他、培養他、讓他壯大,共同眼觀全球,並肩努力,一起往更好的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