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前突然出現的Covid-19世紀大疫,來得又急又快,挑戰了全球企業既有的經營模式與生產秩序,讓有的企業深陷存亡,有的卻能出擊致勝,有的則是從地獄回到天堂,先後歷經虧損連連與訂單滿載。

由於疫情至今仍然起伏不定,隨時來襲,讓經營環境驟變。因此,政治大學EMBA執行長邱奕嘉認為,此時此刻的企業,就像在迷霧中打仗,必須揚棄以往成功的思惟,不能從過去看得到的營運知識與經驗,去擬定營運策略,而是要靠學習新知識、新經驗,跟緊時代脈動。

陪伴企業主、高階經理人 掌握最佳營運策略

EMBA向來是企業管理者進修、學習的最佳管道,但是台灣大多數學校的EMBA,採取採制式化、選修課少且彈性不多的課程安排,恐怕讓企業經營者在面對多元競爭的產業經營環境,無法獲得足夠的知識與經驗,應付商場競爭的需求。

所以,政大EMBA堅持以「成為企業主、高階經理人的最佳策略夥伴」為定位,透過客製化、多元化、鏈結國際資源的課程,幫助學員掌舵企業時,能迎來更上一層樓的成長表現。

邱奕嘉指出,政大EMBA會固定檢視課程,進行設計與調整,像是在疫情之後,針對企業關注的美中貿易戰、綠色供應鏈等熱門議題,增加了ESG、全球經濟發展、數位轉型等新課程。

1年開課100門 選修彈性大

「學員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以及公司、職位、挑戰的不同,校方會給予選課的空間與彈性,例如在1年開設100門課程裡,有至少40%的學分可以選修。」邱奕嘉說。

例如政大EMBA的高階經營班(全球企業家組、文科資創組、國際金融組、生技醫療組),在學員入學的第1年,安排修習「經營管理模組」與「各組專業模組」兩大模組,前者共有5門課、採混組上課模式,讓新生得以與不同領域同學,共同修習經營管理知識,而後者則有4門,學員與組內相近領域的同學,一同修習各組專業知識。

這樣的創新課程設計模式,可以讓新生與不同領域的同學,共同學習經營管理,了解經營管理的多元面向;另一方面,又能與相近領域的組內同學,共同修習各組專業課程,加深對各領域專業知識了解。如此一來,學員既可在第1年內,取得兼顧知識廣度、深度的平衡,又可迅速認識不同領域的同學,加深人脈資本的累積與養成。

接著,在建構基本的管理知能後,學程第2年則全面開放選課,學員可根據企業發展與個人職涯,修習組內、跨組,甚至不分組課程;而且選修學分預估占畢業學分的近40%,但若個人時間允許,甚至能修習更多的選修課程,真正達到客制化學習的效果。

世界名師授課 洞見國際趨勢

「這幾年台灣的學習管道太多,國內新聞媒體也報導很多商業知識。但在後疫情時代,台灣企業家要面對市場、供應鏈的不確定性,除了可以從台灣找到相關的學習資源,更需要知道國際在過去一年多以來,歷經疫情洗禮後的市場環境變化、企業營運轉型等相關論述。」邱奕嘉強調。

以政大EMBA的全球華商班為例,由於招收的學員以CEO、二代及公司積極培養的高階主管為主,校方針對學員經營企業的學習需要,特地加入美、歐、亞洲三區最有名的商學院課程,安排學員前往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英國劍橋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進行短期的跨境與標竿學習,並透過全程中文翻譯,除了接受世界一流名師洗禮外,也讓學員了解不同市場的競爭現況,以及各區經營模式與文化的差異,尋求下一個成長動能。

另外,在上課時間方面,政大EMBA迎合學員的學習需求,將學程課程設定1年2期,每期的時間較傳統一般學制的學期為長,除了讓學生可以較密集上課,更可以安排短期暑假與寒假,讓學員可以兼顧家庭與工作的需求。

其中,高階經營班主要在隔周的周末上課,全球華商班則是每月集中授課4天(周四至周日),讓工作與學習能夠平衡。

在後疫情時代,生機與危機並存,政大EMBA將陪伴學員提升經營管理能力,為企業創造更多的成長量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