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公益計畫平台—「懷世代」
從環保到動保、從地方創生到偏鄉教育
多種公益行動任你挑,媒合需求與資源!

在創意當道的時代,學生做公益也能突破傳統、追求創新。仁愛頤養社會福利基金會打造公益孵化器—「懷世代」,歡迎更多企業挹注資源,鼓勵學生實現創意,幫助更多人。

此時此刻的台灣學子們,大量吸收資訊,是最能發揮創意的世代。他們大展創意的領域,不只是創業,也大步推進到公益領域。

人手一杯手搖飲,是現在大學校園最常見的景象。台大「杯特社」的學生,看見大量的一次性免洗飲料杯,對環境、生態造成負擔,於是從循環經濟角度出發,成立「uCup循環杯租借平台」,想要減少免洗手搖杯的使用量。於是,這一群有心要為環境做事的同學,找上校園店家、清洗工廠、杯子工廠合作,以「甲店租、乙店還」的模式,以及集點獎品兌換,吸引大家使用循環杯。

支持年輕人 將公益內化為習慣

2021年,就讀台大森林系、台大杯特社創社社長丁啟詔帶著uCup,參加仁愛頤養社會福利基金會的第一屆「懷世代」青年公益行動計畫,經過評選後,入列決選計畫,獲得三十萬元的執行經費。uCup目前推廣到台大、師大、台科大、政大、國北大、清大等校園,杯特社將進軍台北、桃園的都會市場,讓更多人在喝飲料時,有更簡單、更環保的選擇。

「現在許多的大學生,對公益有理想、有創意,但就是缺乏資源。」仁愛頤養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陳炳甫表示,由於資訊、資源的不對等,導致大部份的善款湧入前十大社福機構,或是突發的災難事故,使得年輕人在圓夢、實踐公益上,無法獲得需要的資源。

因此,隨著時代變遷,從育幼院、老人安養院轉型為社福型基金會的仁愛頤養,在二一年籌辦了「懷世代青年公益行動計畫」,打造一個串連需求與供給的平台,支持校園青年發揮熱情,將公益想法實體化,進而內化成為習慣,改變社會的負面氛圍。
陳炳甫強調,只要校園青年做的公益有意義,不管規模大小,都應該要被實現,所以懷世代就像一個校園版的「公益孵化器」,以適合年輕網路世代的創業與投資模式,為需要資金的大專院校新創團隊,將資源最大化,完成公益行動。

強強聯手 合作更具意義

仁愛頤養基金會有著重量級董事成員,像是前新光金控董事長吳東進、華南金控副董事長林明成、南僑副會長陳飛鵬等人把關,而去年懷世代第一屆則邀請其他歷屆董事,包括台大教授馮燕、前台大教授曹壽民、前奧會副主席陳士魁作為評審團。今年第二屆為了讓懷世代公益平台做得更完善,更邀請跨界外部專家:PSA華科事業群慈善基金會執行長林龍森、5% Design Action共同發起人暨品牌總監呂承慧、群眾募資平台Backer-Founder貝殼放大執行長林大涵,組成第二屆專業評審團,選出更多元的公益提案。

從這兩屆的提案來看,第一屆囊括偏鄉、環保、代間、動保、身障等議題,面向廣泛,符合仁愛頤養基金會的期待;而第二屆的提案中,除了延續第一屆的議題面向外,還出現海外志工團,將公益觸角伸到國際。

但是,公益行動猶如一場漫長接力賽,每一次起跑都需要催緊油門的動力。陳炳甫希望有更多的企業共襄盛舉,支持學生新創團隊,讓他們把好構想孵化成貢獻社會的行動。

提供聽覺照顧、志工參與、讀報教育、照顧者喘息及友善職場等五大服務的華科慈善基金會,是仁愛頤養基金會重要的合作夥伴。「我們算是強強聯手,仁愛頤養建構完整的懷世代平台,而我們這邊也有(華新科技)企業資源,兩邊強項合在一起,讓合作很有意義,創造出更好的效益。」華科慈善基金會執行長林龍森強調。

如何將學生的好想法真正落地,仁愛頤養、華科慈善基金會與懷世代平台都樂意擔任引導者,提供資源、導師,幫助學生團隊。林龍森表示,懷世代若有聽覺相關的公益提案,與華科接下來發展的公益潛在規劃,產生正相關,也許華科能投入部分資源,測試提案能不能成功,或是有機會讓它成為基金會服務項目之一。

社會公益,已是增進企業總體競爭力的一環,既可嘉惠社會,也直接對公司有益。根據陳炳甫的觀察,許多企業成立慈善基金會,有的知道把公益的焦點集中在何處,以及如何進行,有的則是還在摸索方向、缺乏執行人力。

懷世代公益平台,能讓企業甚至個人做公益的心,找到一個出口!

陳炳甫期待有更多基金會、公司行號、企業團體、個人,從懷世代找到自己有興趣的公益提案,援引更多資源,給予學生實現創意提案的舞台,將能幫助更多的民眾。

想知道懷世代更多詳情https://young999.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