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比起20多年前921大地震時0.2%的地震險投保率,目前超過35%的投保率已經是大幅度的進展。依照內政部統計,921地震造成全國10萬受災戶,其中主動投保住宅地震險的卻僅200多戶,歸納原因,除了民眾風險意識不足,另一個原因,就是當時僅有的的商業住宅地震險,對多數民眾而言「太貴了」。

年繳1,350元 小市民也買得起的地震保障

當年以台北市5層樓的公寓為例,150萬保額的商業性住宅地震保險,每年的保費約要5,000多元,如果在震災頻仍的花東地區,保費更要高達一倍以上,而且樓層越高、保費越高。為此,政府相關部會在921地震後參考日本、美國加州、紐西蘭等同處地震帶國家的保險制度,開始研擬法條,終於在2002年立法通過,開辦政策性住宅地震的基本保險制度,將住宅地震險納入政策保險,民眾可於任一產物保險公司投保。2009年,每年1,459元的保費還再降至1,350元,2012年保額則提升至150萬;除此之外,一但認定符合理賠標準,還會給付20萬元的臨時住宿費,比起原本的商業住宅地震保險,大幅降低投保門檻,也可讓投保受災戶在震災後最危急的時刻有一筆救急資金。

政府掛保障 震災發生時快速理賠

既然政府出手就能大幅降低保費,那豈不是原本保險公司「賺太大」?倒也不是。財團法人住宅地震保險基金何以總經理說明,與商業住宅地震保險採「實支實付」相比,住宅地震基本保險的理賠認定是建築物「全損」,這裡的全損不是單指建築物完全倒塌,而是只要建築物被認定嚴重受損、不適合居住,或是修復成本超過重建的50%,都可視為符合全損的理賠標準。

為什麼只保全損?目的是為了讓民眾都能以可負擔的方式得到基本保障,並且簡化理賠程序,以最短時間完成保險理賠,何以總經理表示:「為了要讓大部分的民眾都負擔得起,我們的保險就必須跟一般產物保險公司有所區隔,所以我們為什麼講住宅地震基本保險,就是最基本的保障,保障在重大災害發生時,能在最短時間內幫助民眾救急。」為此,住宅地震基本保險制度中也納入了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體系與建築師公會、專業技師公會等民間單位的協助,從而降低了整體成本,也能加快震災發生時認定理賠的作業速度。如果民眾想要更高的保障,仍可自行加保各產物保險公司推出的超額地震險、擴大地震險、輕損地震險等商業住宅地震險產品。


一年一保 別因「健忘症」冒大風險

解決了民眾最在意的「CP值」價格問題,另一個重點,就在於提高資訊的普及、增加民眾危機意識。現行制度下,民眾在購屋貸款時通常已經透過貸款銀行直接投保住宅火險和地震基本保險,其他已經不在房貸範圍內的屋主就需要自行向產物保險公司或保經/保險代理人投保。

何以總經理說明,由於住宅地震基本保險是一年一保,往往新聞中出現重大地震災害時投保率就會提高,等到隔年民眾淡忘了震災的威脅、忘了續保,投保率又會逐漸降低。目前投保率以新竹以北地區以及台中較高,南投、彰化、雲林、臺東、屏東、外島地區等非都會地區則明顯偏低,出現明顯的城鄉差距。主要的原因除了都會區新成屋多,也與城鄉資訊流通普及度和風險意識的落差有關。

「住宅地震保險基金從成立第一天以來的任務之一就是不斷地教育宣導,因為民眾總是健忘的。」何以總經理呼籲,尤其是中古老舊房屋在震災中受損的風險更高,更應主動投保住宅地震基本保險,若不確定是否已投保,可直接向產物保險公司詢問、代為查詢,避免重複投保,隔年也要記得續保,才能持續獲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