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料到包材 產品處處有減碳巧思

從許多人從小吃到大的77乳加開始,宏亞就從原料著手減碳,台灣可可相關產品的原料大多來自於迦納,運送來台的碳足跡相當驚人,近幾年屏東種植的可可逐漸在市場嶄露頭角,但因為多半採取小農耕法,不具規模經濟,成本比迦納可可高出9至10倍。

張云綺說,即使77乳加屬於國民零嘴,但也自今年開始選擇特定產品開始添加屏東可可,隨著當地小農耕作的企業化程度提升,宏亞也將持續增加採購量,不惜昂貴成本,也要減少因為運送原料所產生的碳足跡。

在主打糕點、伴手禮市場的「禮坊」品牌,則冒險打破傳統認為禮盒要「大盒」才夠面子的概念,去年開始思考如何讓包材更「合身」,縮小禮盒尺寸,長、寬、高平均都少了1公分,並使用紙襯取代塑膠襯,雖然成本增加20%,但更能響應環保。

今年在中秋禮盒的設計上,更是實驗性地以鳳梨纖維作為包裝原料,取用台灣在地小農的鳳梨皮原料,經過日曬自然作用後的鳳梨纖維作為材料,混和100%再生紙漿,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自然分解,更能物盡其用,讓鳳梨從果肉、果皮甚至果葉都能有所用途,減少產品製程中產生的浪費。

張云綺分析,由宏亞帶頭使用再生纖維作為包材,讓外界知道再生纖維的無限可能,也能讓這些永續包材的開發者受到鼓勵,進而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

投資綠能 年省400萬電費

除了在產品本身減少碳足跡、利用再生資源外,宏亞在設備的節能減碳上更是不遺餘力,30年來投資超過5000萬元建置儲冰槽、空壓機、雨水回收池及太陽能板等相關低耗能設備,打造對環境友善的綠工廠。

張云綺表示,早在1992年宏亞建立桃園八德新廠時,機器設備就斥重資向歐洲廠商採購,也由於歐洲在節能與能源再利用的技術比台灣起步早,也讓宏亞很早之前就重視節能再利用的概念。

舉例而言,儲冰槽趁離峰電價較便宜時段製冰,等到白天融冰時,釋出的冷空氣可做為廠房空調使用,宏亞也回收生產製程的廢熱,將高溫熱水加熱為蒸氣、中溫熱水回收保溫巧克力。工廠廢水、屋頂雨水、觀光工廠巧克力共和國戲水池的水,也都回收集中做為園區澆灌及生態池之用,讓每一滴水、每一分資源都能獲得最有效率的運用,減少環境支出成本。

張云綺指出,當年能源的價格相當便宜,宏亞還是願意花大錢投資節能,但在多年努力下,光是太陽能占宏亞整體用電比重高達26%,1年的減碳量大約是一座大安森林公園(約490噸),也讓宏亞3度獲得經濟部節能績效獎。

打造食物循環 從一粒花生做起

乳加製程中產生的花生膜廢料,宏亞將其循環再利用成為天然有機肥料,讓應被廢棄的花生膜重新回到食物循環生產鏈中。宏亞/提供

此外,宏亞也致力於打造食物循環,讓來自於自然的每一分都能回歸自然,花生膜再利用就是一例。

77乳加每年都要使用大量的花生,花生仁上那層膜,過去都被當作廢棄物,光是2019年就有大約1.2萬公斤的花生膜當垃圾,占花生原料副產品的3%。張云綺說,花生膜其實是一種稱之為「紅衣」的中藥材,但過去宏亞本身沒有萃取技術,後來才發展出將花生膜發酵為有機肥,餵食蚯蚓後,釋出的蚯蚓糞土,讓原本沒有去處的花生膜變成最天然的有機肥料,不但可以在自家的實驗農場進行魚菜共生,還能提供契作小農種植花生,重新回到食物循環之中。

除了將廢料變黃金之外,宏亞也陸續思考如何將產線中的廢棄物再利用,例如損耗的包材如何透過塑料裂解再回收,有機廢棄物如何轉化為陶土粉末有效減容再使用。

宏亞還開始引進工業4.0的概念,提升產線自動化比重,盤點產線設備的用電量,進行汰舊換新,並增加太陽能板設置,提升再生能源供電比例等。

張云綺說,現在的消費者對企業的認同,不再僅止於產品好不好,宏亞從本業出發,從產品到觀光工廠,都在傳達對環境、對經營的理念,拿下TCSA台灣企業永續報告獎,相當於這些年來的認真獲得外界的背書,讓宏亞實踐ESG的路,可以走得更遠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