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桃園機場鄰近的華儲貨運區內,數個顯示溫度的鐵灰色箱子,這是華航貨運處為了運送醫藥產品,引進的主動式冷鏈溫控櫃,添加乾冰後最低溫可達負80度。他們已準備就緒,等待接到疫苗運送的訂單。

華航在2019年4月取得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醫藥品冷鏈運輸認證(CEIV Pharma),是目前全台唯一,名列全球25家有此認證的航空公司。疫情前,華航以客運為主要服務項目,營收占比近7成,貨運相對冷門,但它為何能拿下該認證,成為運送疫苗的關鍵角色?

這背後,是一位基層出身的小主管,不甘受國際政治限制,想盡辦法突破航權限制的故事。

他是華航貨運處副總經理劉得湶,外界對於他名字很陌生。他在貨運界耕耘超過30年,最早從第一線貨運員做起。

業界人士透露,華航每次發生政黨輪替、罷工等事件時,就會引發一波主管人事大地震,但他卻因專業度,而成為少數不受左右的主管;當其他部門的副總經理每3年到5年就輪調一次時,他卻能在貨運處擔任副總經理長達10年。

2020年底,他獲頒有航空貨運奧斯卡之稱的《Air Cargo World》年度航空貨運風雲人物,不但是台灣、也是亞洲第一位獲此項殊榮的人。先前得獎者,包括美國聯邦快遞公司(FedEx)創辦人弗瑞德.史密斯 (Fred Smith)、德國郵政集團(DHL)執行長法蘭克.阿佩爾(Frank Appel)。

出生:1960年
經歷:華航貨運員、歐洲及美洲貨運中心總經理、貨運服務處副總經理
現職:華航貨運處副總經理


先拿國際認證取得信任
接受冷鏈訓練培養種子教官

他在集團內是排名不到前20名的經理人,旗下貨運處員工不到集團1/10,他卻能把冷灶燒成熱灶,並在華航內部推動冷鏈空運,串聯國內外各場站同事,一起取得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醫藥品冷鏈運輸認證。他如何做到?

早在7年多前,華航就引進低溫可達負20度的主動式冷鏈溫控櫃,希望更精準的達到醫藥品的溫度要求,但因華航向來以客運業務為主,有人認為這是額外的工作,初期推行並不順利。

他想到的辦法是,用拚認證來激勵。「拿到國際認證,不只可以取得客戶信任,我們同仁也會有信心去推動。」劉得湶說,於是他設立這目標,要向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申請醫藥品冷鏈運輸認證。

首先,他成立專案小組,挑選十位同事接受該協會的冷鏈訓練,成為種子教官,由他們來培訓國內外場站同仁。

同時,他也讓貨運營業單位評估幾個有醫藥冷鏈潛力的航點,用實際的業績來證明冷鏈運輸的市場。

「如果這東西能賺錢,不管客運還是貨運,我們都很願意去做。」一名曾在華航服務的外站總經理指出,派駐外站業績壓力很大,當大家發現投入冷鏈有利可圖時,像是流感疫苗的運價比生鮮蔬果高出五倍,就算沒有貨運背景,也願意花時間進修。

但,取得認證的過程並不容易,2018年7月,國際航空運輸協會來台執行評估作業,11類、200多個檢查項目中,竟有80多項未達標準。

於是,團隊又根據建議逐條改善,2019年1月該協會再次查核時,只剩10條項目未達標準,改善後,同年4月取得認證。

前後花了兩年多,還要動員總部和國內外場站同仁,但冷鏈到目前為止只占華航貨運營收1%,為什麼他要花這麼多人力、物力投入?

眼見國際政治限制航權
用高難度貨運,找到新機會

原來,這與台灣的國際政治限制有關。這個1%,看似小,在他眼裡卻是大機會。

華航雖是國籍航空,但受制於航權,很多訂單就算有運能,也無法承運,如何找到突破點,就成了華航貨運處最大考驗。

2006年,索尼愛立信(Sony Ericsson)手機在全球熱銷,當時劉得湶是華航歐洲貨運中心總經理,眼看其他航空公司紛紛接下手機承運訂單,但華航卻因為航權限制導致商機看得到,吃不到。

後來,他發現,瑞典斯德哥爾摩機場是私營,若以私人企業的身分去向機場申請降落許可,有機會突破航權限制。

為此,他6度拜訪斯德哥爾摩機場公司,最後在飛航日期的前一天拿到降落許可,也創下華航首次有航線是由外站發動,而非總公司評估後才決定開航。

這項成功經驗讓他發現,做難度高的貨運,有機會突破限制,找到商機,所以他又將眼光瞄準醫藥品運送,爭取高運價貨運訂單。

華航取得醫藥品冷鏈運輸認證執照後,已經運過流感、腸病毒、抗癌藥物、血清等重要醫藥品,光是去年承運的疫苗就可以供給3億人施打。

而華航目前在全球有37個貨機航點,加上彈性的包機策略或是透過申請降落許可,不但能把藥運回台灣,也可將台灣做為轉運站,把藥運到亞洲各國。

儘管航權限制限縮了華航貨運營運範圍,但華航這位基層出身的小主管,卻能激勵團隊逆境求生,也為台灣的醫療運送打出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