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巴菲特的書很多,有關查理・蒙格的書卻很少,一方面是蒙格相當低調,另一方面則是他的思考方式太過獨特,以致於很少作家能夠闡述。

我手上這本《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是2011年的初版第一刷,本書是蒙格主義的思想精華,入手後我花了非常多年的時間重複閱讀,在書上標示重點,寫下註記,極度希望的能探索查理蒙格的智慧,以下是我閱讀這本書的思考和收穫:

一、 理性是他最強大的力量

我所知道的優越投資人,共通點就是兼具理性和邏輯思考,並且冷靜地應對投資市場。查理・蒙格可能是除了巴菲特以外最為理性的人,理性意味著你要捨棄一些情緒上的感受,將事物做出正確的排序和分析,以便做出正確的決定。也因為如此,極度理性的人能快速地看出事物的罩門,巴菲特稱之為:「60秒內看出弱點的能力。」這樣的能力用在自己身上,就形成了一種避免失敗的生活策略。

二、極度避免失敗的生活策略

我發現蒙格的生活方式一直圍繞著一個主題,就是『以避免失敗為前提的成功法則』,並且將這樣的觀念運用到各個領域上,例如:

為了避免思考上的失敗,他說聰明人都會運用「思維模型」。 為了避免邏輯上的失敗,他建議你要「反過來想」。 為了避免認知層面的失敗,他說要小心「鐵鎚人傾向」,並且要「跨領域思考」。 為了避免心理自動效應產生的失敗,他提出了「人類誤判心理學」。 為了避免大腦生理功能上的失敗,他建議「使用檢查清單」。

這些明智的生活策略可以用蒙格最知名的一句名言來表示:「如果你知道會死在哪裡,那就永遠不要去那邊。」

三、巴菲特和蒙格有哪裡不同?

絕大多數的人會說,巴菲特和蒙格有許多相同的特點,他們的思考方式與邏輯都很接近,但是巴菲特和蒙格仍有許多差異點,例如:

巴菲特的形象是個親切的老爺爺,查理・蒙格的形象則是冷酷的合作夥伴。 巴菲特希望別人喜歡他,查理・蒙格則不在乎別人是否喜歡他。 巴菲特專注於投資領域,查理蒙格則傾向跨領域思維。 巴菲特會檢視投資最重要的關鍵數字,查理蒙格則拆解所有要素並且逐一檢查。 巴菲特性格中最強大的力量是專注,查理蒙格最強大的力量是理性。

這樣的差異性使得兩人產生了互補效應,而他們兩人思考上的共同點,則是建立在實證基礎之下、充滿目光遠大的戰略思維,以及看透未來賽局變化的能力,也因此波克夏才會有如此巨大的成就。

本書對讀者能有哪些幫助?

倘若你第一次看這本書,恐怕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跟上蒙格的思想,你知道這是無比的珍寶,但在運用上卻會有難處。如果你是長時間反覆的閱讀這本書的讀者,你就會發現其中無與倫比的智慧,打動你生活中的困境和感觸。

蒙格說的每句名言、背後都是無數學科所建立的基礎,也因為如此才能被稱為「普世智慧」,也因此,每年才會有許多人前往波克夏股東會,用敬畏的心情瞻仰坐在股神身旁的智慧參謀。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紀念典藏版):巴菲特50年智慧合夥人查理.蒙格的人生哲學》☛立即購書:誠品博客來

(本文作者為財經作家、價值投資者)

書籍簡介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紀念典藏版):巴菲特50年智慧合夥人查理.蒙格的人生哲學》

作者:查理.蒙格
譯者:李彔
出版社:商業周刊出版
出版日期:2024/04/30

作者簡介

查理.蒙格(Charles T. Munger, 1924-2023)

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的奧馬哈,擔任波克夏海瑟威公司副董事長,董事長為股神華倫.巴菲特。

蒙格於1948年取得哈佛法學博士後,在1965年之前自營事務所,擔任房地產律師。在巴菲特主張下,他放棄了法律的專職,專心致力於管理投資事業。

兩人在1959年相識以來,即成為親密的朋友和投資夥伴,並共同創造了波克夏公司的投資傳奇。相對於巴菲特的全球知名度,蒙格卻以低調為樂,並刻意把自己的財富恰好保持在富比世富豪榜的水準之下。下面這段話,是巴菲特提出「如何選擇合夥人的建議」,就是蒙格的寫照:

「首先,要找比你更聰明、更有智慧的人。找到他之後,請他別炫耀他比你高明,這樣你就能夠因為許多源自他的想法和建議的成就而得到讚揚。在你犯下損失慘重的錯誤時,他既不會事後諸葛,也不會生你的氣。他還應該是個慷慨大方的人,會投入自己的錢並努力為你工作而不計報酬。最後,在結伴同行的漫漫長路上,這位夥伴還能不斷給你帶來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