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大學與交通大學,兩個專精領域、風格特色完全不同的高等學府,將在今年2月正式併校。併校後最重要的定錨者——陽明交通大學(以下簡稱陽明交大)首任校長,將由現任交通大學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副校長林奇宏出任。

出生:1961年
學歷:耶魯大學生物學博士、陽明大學醫學系
經歷: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所長、台北市衛生局長、新北市衛生局長
現任:交大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副校長,2021年2月1日接任陽明交通大學校長


他的中期目標是,讓陽明交大在最快3年內,擠入世界百大;長期目標,是讓這所專精生醫與電子、電機的大學,朝智慧醫療領域邁進。

但,短期橫在眼前的併校難題,他得先跨過去:軟的文化認同,硬的人事規章,兩校原有截然不同的系統,如何整併?兩校還有龐大的校友團,交大幫、陽明幫助陣,山頭林立。

一位交大校友會幹部形容,擔任陽明交大的首任校長,恐怕得有三頭六臂。

性格內斂、決策有彈性
雖出身陽明,交大幫也挺他

頂著亮麗的耶魯生物學博士學位,他在國立陽明大學教課約20年,他大可以與多數同儕一樣,走上單純的學術研究之路,往院士邁進;或與業界合作,累積財富與名譽。但他卻離開舒適圈,往學術人避之惟恐不及的行政職走去,接連擔任台北、新北市衛生局長長達8年。

教授、醫師,被認為是全世界最難搞的兩種人,都在新創的陽明交大集結;合併的內外衝突在所難免,他為什麼要扛下這麻煩事?

接受商周專訪時,校長遴選結果出爐不到一週,各種庶務雜事接踵而來,他坦言責任重大,但卻透露出一股躍躍欲試的情緒,「剛好我過去的歷練跟經驗,讓我在這工作上可以做一些發揮。」

他出身陽明,但卻連交大幫的老學長,也願意替他背書。與他認識多年的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觀察,學醫出身的政治領袖,習慣當機立斷,性格急、決策快,但林奇宏卻「內斂、有彈性」,「醫師通常有醫師性格,學者有學者性格,行政首長也有首長的性格,但林奇宏兼具這三種。」

高EQ,沒有專業的傲慢
成雙北少數做滿任期的局長

不分藍綠、派系,曾與他共事、交往的人,提到他,不外乎兩件事: EQ好、酒量好。

「他絕對是個nice也耐煩的人,」曾與林奇宏在雙北市政府共事過的新北市觀光旅遊局長張其強說。

在林奇宏擔任雙北市衛生局長8年任內,舉凡八仙塵爆、頂新黑心油、登革熱等大小食安風波、公安事件、疫病防治問題不斷,過程若處理得稍有差池,隨時都可能下台扛責。

但,他卻是少數能安然做滿任期的局處首長。尤其,地方政府衛生單位經常要以有限人力負責大範圍的公衛食安任務,這隨時都在考驗首長對外與對組織內部跨機關的協調與溝通力。

這點讓張其強印象深刻。2018年,登革熱罕見的在新北市爆發,染疫病例甚至超過南部地區。新北市為了說明處置對策,每天開記者會,有時甚至一日兩場,頻率不亞於現在的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那時我們有個叫作『天天十點半』的群組,我、林奇宏、環保局長,每天十點半開記者會對外說明,但不論情況再緊急,他(林奇宏)都願意配合,即時且專業的說明,而且媒體有問必答、問到飽。」

另一件,是跨局處機關的協調力。2015年,八仙塵爆案,新北市衛生局首當其衝,要調度與照護追蹤近500位傷患。當時,為了在雙北各家醫院內設置新北市服務窗口,安撫傷患,林奇宏請託協調市府每個局處單位負責一家醫院,即便業務並不直接相關,但各局處首長仍跳下來親自統籌。

局處首長願協助,固然源自市長朱立倫指令,但林奇宏的醫療背景與資源,也派上用場。「我有醫療背景,人都會生病、需要就醫,因為這樣,我也能幫助一些人⋯⋯,我相信我對他們是有用的人。」林奇宏說。

好酒量,擅與人互動
像武俠小說人物,化解敵意

酒量好,則能快速化解尷尬甚至敵意。台大婦產科醫師施景中就在臉書上透露了一段杯酒泯恩仇的故事。

2013年,因國健局(現為國健署)要監管男女嬰出生比率,約談不少婦產科醫師,甚至要求接生男嬰比率高的醫師寫改進計畫書。

當時,施景中也被約談,一怒之下寫了「KUSO公告」張貼在臉書,表明往後拒絕接生男嬰,引來高層關注,派出時任台北市衛生局長的林奇宏處理。

沒想到雙方見面,林奇宏隻字未提爭議,席間只有勸酒、分享行醫見聞,直至大家酒酣耳熱,心結打開,林才說:上級交辦,他不得不辦,但會上呈報告,建議中央以後要尊重醫師臨床專業。

施景中回憶,原本準備了資料要「電」對方,但「碰到的卻是一個活像武俠小說中的人物,殷切有禮、並且大氣的態度,一下就化解了我的敵意。」

「這是人跟人互動的細節,但這常常是推動事情成或不成的關鍵,」林奇宏自己解釋,外人給他冠上的兩種特色,是他多年來內化的準則。他以專業自持,卻沒有專業主義的傲氣。

而他在耶魯實驗室學到的一套實驗準則,也成了他面對棘手問題的SOP:問對問題、選定範圍、找對研究方法,達成預期研究成果。但即便成果不如預期,也要另尋替代解方,保有彈性。

「別人說我酒量好,這是我的優勢,可以跟人拉近距離,但喝酒腦袋也要清楚,知道自己來幹嘛的!該喝的酒要喝,該唱的歌要唱,但希望增進彼此了解、溝通才是真正的目的。」他說。

這種既熱且冷的行事風格,讓他的太太林群兒笑他是:「沒有敵人,也沒有什麼朋友。」

沒有敵人,是因為他有一套科學的處事邏輯;沒有朋友,因為他不結幫拉派,做事也少了人情包袱。

「你會看到政策幫助他們未來的生命歷程,這是我(從事公職)的動力。」林奇宏任新北市衛生局長時歷經八仙塵爆(圖),協調醫療資源、啟動跨機關協力。
「你會看到政策幫助他們未來的生命歷程,這是我(從事公職)的動力。」林奇宏任新北市衛生局長時歷經八仙塵爆(圖),協調醫療資源、啟動跨機關協力。
來源:聯合報系

從研究細胞學到溝通:
不因群體,抹滅個體獨特性

有人說林奇宏在這回校長遴選中出線,是因為與藍綠各路人馬都交好。但他不以為然,「我自詡是醫療專業,在什麼領域都是這樣,不要什麼都分邊。」他說,自己這輩子職涯路上,還沒喊過「不幹了」,一方面是總有幸遇上好長官,但他也把自己訓練成與什麼人都能互動。

這種特質,來自於他的背景。他在耶魯攻讀生物學博士時,著迷細胞活動,相較傳統研究細胞的方法,是將上百萬、億顆細胞壓碎糅合後,注入刺激,藉著足夠大的細胞樣本,看見細胞群變化;他則是透過顯微鏡觀察單一細胞活動,並回推細胞群的行為,甚至從中了解每個細胞的差異。

前者的研究方法,就像用宏觀角度看社會群體;後者,則是更關注微觀的個人,會如何在群體中發揮影響。

「我可以在顯微鏡下看一個細胞活動,看一整個晚上。在顯微鏡下,一個細胞就像一個小社會,細胞跟細胞間,會互動、排斥,也有訊息要傳遞⋯⋯。」他雙手五指交叉又散開,模仿細胞活動的模樣,彷彿回到徹夜觀察細胞的求學時代。

這種對單一細胞的關注,讓他談精準醫療、談管理、談併校,都強調「個人化(individualized)」的概念,不會因群體性而抹滅獨特性,就像他做行政官員時,能同理個別需求差異做溝通。

他也希望這樣的概念,能運用在未來學校治理上,「學校未來運行,要有一個可以衡平的標準沒錯,但我會更接受個人化的差異,關注到不同學生的發展,幫他找到最好的(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