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姜奇秀是一朵奇葩。人前,她是投資高手,操盤生涯20年來,只有兩年虧過錢,元大創辦人馬志玲的愛將;人後,她也是位畫家,作品百餘幅,在國父紀念館辦過個展,也曾拿下全國比賽的銀牌獎。

小檔案_范姜奇秀

出生:1967年
學歷:中央大學財務管理碩士
經歷:中央再保險公司投資長
   凱基、元大證券自營部副總經理
現職:光容創業投資管理顧問董事長

歷任元大、凱基、日盛
改用投資幫藝術家「蓋房」

「做操盤時,她很理性,但她又很熱中畫畫,是很浪漫的人,」元大證券前總經理李鴻基說,在投資圈裡,理性、感性兼具,能做出驚人成績的,范姜奇秀是極少見的一位。

台灣市占率前10大的券商裡,她就待過元大、凱基和日盛3家,是自營商的第一操盤手,也就是專門幫券商老闆投資操作,進出股市金額,高達數十億元資金,48歲退隱,專心作畫,一畫就是3年多。

兩年前,她再度復出,到中央再保險(簡稱中再保)擔任投資長。疫情期間,股市暴跌暴漲,投資拿捏不易,但她一年報酬率仍近兩成,而今年上半年投資獲利,更創下中再保53年來的新高,助公司股價翻倍。

今年6月,她捨棄中再保的近千萬年薪,成立創投管理顧問公司,約10坪大小的辦公空間,牆壁掛滿她的畫作,妝點得如同藝廊。她目標一年募集30億元,賺到的手續費和績效費,不全放自己口袋,而是和果陀劇場合作,扶植藝文業。

「水泥可以用來蓋房子,增加附加價值,但我們做投資,做研究的人,增加了什麼價值?」對她來說,投資如同水泥,幫助藝術家就是蓋房子,這讓投資賺錢,變得有價值。

年少時鄙視股票
如今愛靜心「旁觀人性」

與金融菁英相比,范姜奇秀家境不富裕,學歷不起眼;以畫家而言,她也不是科班出身。但她卻各闖出一片天,關鍵在她透過投資和繪畫,理解人性,捕捉背後的價值。

范姜奇秀喜歡上靜心課。與她一起學靜心、果陀劇場執行長林靈玉說,別人跟老師學,一天頂多練靜心一次,但她早中晚都練,一次30分鐘。為什麼熱愛靜心?「靜心幫助我旁觀人性,」她說,不論繪畫還是投資,面對的都是人性,都是貪瞋癡。

她7歲時,擔任公務員的父親因病去世,母親靠微薄的撫卹金,和在學校餐廳燒菜,帶大3個小孩,「我發現生與死,沒有離我那麼遙遠,很多事都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

挫折沒有放過她。考高中那天,她失常,沒有如母親期待,考上師範專科學校當老師,只能進入剛成立的銘傳商專(現為銘傳大學),錄取門檻低的大眾傳播科。

她對數字敏感,「我打過一次電話,號碼可以記得一個禮拜。」專三時,她轉至國貿科,從此「心就定了」,插班讀淡大統計系,再念中央財管所,往金融領域鑽。

「我本來不會走(投資)股票的,我在念書的時候,很鄙視股票,」當她身旁同學像瘋樂透般,迷抽新上市股票,她覺得這群人投機;研究所時,她的碩士論文題目,選的不是股票,而是選擇權、債券相關主題。

畢業後,她到元大投顧擔任研究員,分析產業趨勢。她喜歡這份工作,但1995年時,基金募集興盛,需要操盤手,主管趕鴨子上架,要她當基金經理人。

沒操過盤的她,只懂用基本面買賣。看線型、股票籌碼,主力都會騙人,但她認為,企業核心能力、產品競爭門檻,不容易改變。研究一家公司,就像剝洋蔥,她將公司歷史背景,上下游產業鏈關係,層層打聽清楚,連創辦人和子女學歷都得掌握。

即使當上主管,她仍抽出1到2天拜訪公司,與企業老闆聊天。「她規定每位研究員,每週至少拜訪兩家公司,要與公司裡面的人多接觸,」中再保員工透露,誰沒做到,「她會滿不爽的直接說,不要把她的話不當一回事。」

股市是人性的試煉場,市場飆漲暴跌,人跟著興奮或恐懼,范姜奇秀只相信公司本質,不輕易動搖。這份冷靜沉著,讓她基金操作績效優異,元大多多基金半年績效超過6成,擔任基金經理人3年後,她轉調至自營部,幫券商老闆操盤。

但她也曾踢過鐵板。主機板股微星剛掛牌上市時,她看好該公司前景,重壓4億元,沒想到股價竟反轉向下,她馬上拜訪公司,但基本面仍然無虞,她不肯出脫,結果帳面慘賠近3成。

後來,微星股價開始上漲,她趕緊賣掉,雖然沒有賠錢,但微星從100多元大漲至快300元,痛失翻倍行情。

重基本面和進出劇本
她閃過金融海嘯、疫情

此後,她更不會因一時虧損,改變設定的買進策略。「每一次看到(股市)跌,我都覺得很開心,因為代表有些股票 的CP值(指成本效益比)出來,很便宜,買點已經到了,」她說。

投資天后操作4大心法

心法一》隨時觀察股價和風險關係,調整持股
心法二》賺到預期的報酬率就獲利了結
心法三》追求絕對獲利,不能虧損,當風險過高,勇敢砍掉持股
心法四》以基本面做為投資最高原則

整理:馬自明

「有些人容易因為賠錢動搖,但她很勇於堅持自己的操作看法,也不怕跟老闆直言,」李鴻基表示。

當老闆聽到市場的「明牌」,會到她身旁下指導棋。「我通常都是聽一聽,但從來不按照指示買,」范姜奇秀拒絕當應聲蟲,聽來的、也沒研究過的股票,「我買不下去。」

難道不怕被老闆記恨?「如果我真的看錯了,虧了大錢,那我能力不足,也甘願離職,」她說,「但我每一年都能交出績效,久了,老闆就會信任你,也會尊重你,這才是正向循環。」

但她從來沒慘虧過,沒有機會被老闆開除。即使在2008年金融海嘯,大盤下跌接近5成,時任元大自營部副總經理,她的虧損還不到1%,等於少虧了10幾億元。

她20年投資生涯,最慘賠不到-3%
她20年投資生涯,最慘賠不到-3%(圖表製作者:馬自明)

「我才不相信什麼帳面的未實現利益,錢沒有放到口袋裡,都不算賺,」她為每一檔股票,安排一套「劇本」,股價不照她劇本走,她就停損;若漲破她的預期,她也會照劇本賣出,落袋為安。

這套思維,來自慘痛的教訓。2001年,她從元大跳槽日盛,不到半年時間,就為公司賺進4億元,報酬率超過2成,尾牙時,老闆在所有員工面前,贈送她一只名錶。

可是,隔年底遇上SARS風暴,她不肯獲利了結,報酬率竟由盈轉虧。

日盛金控前總經理趙永飛,曾經送給她8字箴言,「寧可錯殺,不得不殺。」她恍然大悟,停利對於投資至關重要,「不但要懂買,也要懂賣,直到那一刻起,我才認為我真正會操盤。」

前年年底,台股衝上1萬2千點歷史高點,她擔任中再保投資長時,認為股價偏高,大砍持股,持股水位從8成降至2成,順利躲過疫情衝擊;疫情發生後,她認為聯準會救市,有助穩定市場信心,再撿回持股,水位拉回5成。

「投資和繪畫一樣,都是面對自己內心的工作,畫一張畫,或買賣一檔股票,我都會反省,哪裡沒做好?哪邊是人性的障礙?不斷去檢討人性,貪瞋癡慢慢不見,你才能做更好的判斷,」繪畫和投資,別人看似衝突,但在她眼裡,卻巧妙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