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夜市、臭豆腐……,」去年的微軟亞太技術年會中,主題演講竟然出現這幾個濃濃台灣味的單字,而且還是從一位棕髮藍眼的外國人口中講出。

他是史丹尼(Dan Stevenson)、微軟企業協作軟體Teams的高級總監,負責管理Teams亞洲研發單位,目前定居台灣。在他加入微軟的十七年間,經手過Skype、雲端平台Azure等產品,從Teams還在孵化時期就是關鍵成員,連微軟執行長納德拉都親自參與其中。

雖然Teams較對手Slack晚三年才進入市場,但其活躍用戶數在去年11月破兩千萬大關、截至今年3月突破4千4百萬,不只超越Slack,更成為史上成長最快的通訊軟體。

史丹尼的另一個身份,是台灣女婿。他在念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時認識台灣籍的太太,十年前開始學中文,並在2018年搬來台灣,因為跟太太來台灣旅遊好幾次,「在我愛上太太沒多久,就同時愛上台灣了。」

台灣帶給他的第一個文化衝擊是:服務業速度極快。「走進餐廳才10秒,食物就送到,」他形容,且走沒幾步路就有一家便利商店,堪稱「諾貝爾經濟學獎等級的國寶」。

另一個感受是,台灣雖然保有拜拜、家庭意識等傳統文化,卻同時對AI、去中心化服務、物聯網等新科技相當包容。「台灣是這世界上,面向未來最有活力的地方!」他說。

而這些台灣經驗,竟也默默影響著Teams的功能設計。從看到女兒跟同學傳LINE,到搭計程車,都成丹史尼的靈感來源。

「我的社區管委會,女兒的國小班、跳舞班、科學實驗班,每個人都在用LINE。」丹史尼說。分析LINE為何在亞洲這麼流行,他發現,亞洲對貼圖和表情符號這類「可愛有趣」的互動模式特別買單,就連講求正式、穿西裝打領帶的銀行員工也不例外。

因此,他們在Teams中加入動畫貼圖、表情符號回覆等功能。史丹尼拿起他的手機對我們展示,女兒在Teams裡面傳給他的第一個訊息,就是兩張可愛小狗的動畫圖。

另一個觀察,則是發現東西方對「通知提醒」的認知差很大。

通知提醒指的是,當你收到新訊息,電腦會用聲音或跳出提示框提醒。一開始,他們希望這項功能可以更智慧、更不干擾人,因此設計成,當有人直接回覆你的

訊息時、才會跳出提醒,但如果是群組對話,則不另外通知。

沒想到,這項原本特別設計降低干擾的功能,卻不斷引來來自台灣、日本等亞洲市場的用戶回饋,反應訊息通知的功能壞掉。

史丹尼對此感到納悶,直到有次他搭計程車,才恍然大悟。

那台計程車上,有GPS導航、手機導航、前後行車記錄器、抬頭顯示器,還有另一支手機在播電視節目,至少有5個螢幕。甚至,那名司機還同時戴著耳機在跟別人講電話。這讓史丹尼大開眼界:「我發覺,他不需要靠任何一個軟體,就能過濾並決定哪些是對他重要的通知訊息。」

他也因此修改Teams的訊息通知功能,從本來預設軟體會自動過濾哪些是重要訊息,改成讓用戶自己決定哪些訊息要提醒。

若史丹尼沒有住在台灣,恐怕很難有這些對亞洲用戶使用習慣的觀察,並依此優化Teams。回到初衷,史丹尼當初想來亞洲設立研發團隊,也是想更貼近亞洲客戶,「做一個產品,比起在真空室裡,得更像是在回聲室。」

如今,他的團隊成員遍及台灣、日本、澳洲等不同地區,我們也好奇,他如何管理這樣的跨國團隊?

「當然,我們用Teams溝通。」史丹尼不忘替自家產品打廣告,前幾週他們才招募一名日本員工,從面試到入職訓練,所有流程都在Teams上完成,完全沒進辦公室。

史丹尼也分享幾個小撇步。少了面對面溝通,他為了確保團隊理解工作目標,會比平常更「過度溝通」,用不同形式重複傳達同一件事。

同時,他也提醒,管理遠距工作團隊,不只要關注生產力,還得注意員工的幸福感。比如,他們會在Teams上開閒聊群組,滿足大家的社交需求。另一點,則是想辦法讓大家不「過度工作」。

「過度工作是遠距工作最大的挑戰之一,因為工作和家庭的界線消失了。」史丹尼說,過去,從辦公室回到家裡的那段通勤過程,就是劃清工作和家庭的界線,但遠距工作少了這段實體界線,就得想辦法自己創造。

他分享,如果有員工某天休假,卻被發現仍然在Teams上線,他會用錯誤的密碼

連續登入該名員工的帳號,故意讓帳號被鎖住,直到隔天再請工程師幫忙解鎖。

這方法雖然聽起來有些搞笑,但卻簡單有效。

即使疫情過去,遠距工作也成了回不了頭的趨勢。史丹尼說,除了國語,接下來還想讓他的小孩學台語和客語,同時,自己也興奮地秀了幾個字:「呷飽未、哩厚、凍蒜、歹丸。」接下來Teams會不會出現有更台灣味的功能,真的不無可能。

責任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