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清明節為4月5日(三),清明節為慎終追遠、緬懷先人的重要節日。本篇將帶您瞭解,清明節拜拜時間、注意事項、祭祖流程、供品準備及禁忌。另外,想避開連假人潮,提前掃墓的民眾,記得依所屬生肖歲數避開大忌之日,以免整年衰運纏身。

清明節掃墓祭祖供品、拜拜流程一次看

掃墓分3種:「掛紙」、「培墓」以及「靈骨塔祭祀」。掛紙,又稱「壓紙」,替祖先整理完墓地後,以石頭將長條形墓紙或五色紙壓在墓上,表示子孫已祭拜過祖先。培墓同樣是整理目的、祭拜祖先,但習俗上要遵守的儀式較多,新墓須連續培墓3年,若過去1年,有娶媳婦或生男丁也建議培墓。靈骨塔祭祀流程則相對簡單。

清明節掃墓應依序先祭拜神明祖先,最後再拜地基主。祭拜時間應在早上9點至下午3點前,祭拜供品如下。

祭拜土地公(后土):

  • 供品:三牲、紅龜粿、麵線、茶、酒各3杯。
  • 金紙:壽金、刈金、土地公金。

祭拜祖先:

  • 供品:三牲、水果、菜碗、紅蛋、甜飯、紅龜粿、草仔粿、酒及鮮花。
  • 金紙:銀紙、大銀小銀。

清明節掃墓祭品水果什麼不能拜?

根據蘆洲靈數研究協會理事長李兆京表示,祭拜水果需為單數,忌水梨、鳳梨等,也要避免空心、多子及連串等水果。可準備象徵平安的蘋果、吉利的橘子及有保佑之意的柚子,亦或是象徵事事如意的柿子等。

待香燒到約1/3時,雙手捧祭拜神明的金紙、三拜稟報後即可燒化;燒完后土紙錢之後,再取祭拜祖先的金紙,同樣三拜後燒化,接著以祭拜過的酒灑在金紙焚燒處,並將祭拜的雞蛋打碎、剝掉蛋殼,將蛋殼撒在祖先墳上,象徵「脫殼新生」、脫胎換骨之意。

掃墓後、回到家別忘了拜地基主,祭拜範圍以房子內為主,在廚房擺一張小桌子,朝屋後方向祭拜,準備1個雞腿便當(不切)、3杯酒、2副碗筷和紙錢,於下午2點後、晚上7點以前祭拜,以保家中平安。

提前掃墓要注意:大忌之日要避免

提醒:僅供參考,請勿過度迷信!

除了要留意掃墓時間,掃墓日子也要注意。命理專家楊登嵙老師表示,若是「生肖歲數」,與當天不宜的「墳墓坐向」相沖,就要改期,以免沖煞、整年走衰運。靈骨塔掃墓則無日子限制,只需留意要在下午3點前去。

(來源:良醫健康網)

10種祖墳警訊,恐影響後代運勢

提醒:僅供參考,請勿過度迷信!

  1. 墓碑退色或掉漆:後代子孫身體健康易有狀況、破財敗家。
  2. 墓碑底部有水漬或青苔:須開棺確認屍身是否變蔭屍,否則家運恐衰敗。
  3. 墓前後被水泥、磚石、舊棺板或其他廢棄物壓在上方:子孫中風或有凶禍厄運。
  4. 墓碑上半部明亮,下半部黯淡:後代子孫運勢不佳。
  5. 墓碑上方雜草、青苔叢生:後代子孫久病難痊癒。
  6. 墓碑倒陷龜裂:家庭易紛爭、也有可能是生命警訊。
  7. 墓前明堂(拜台)汙水變色、有惡臭:婚姻、職業、財源易有違法或不道德疑慮。
  8. 墳墓上方有高壓電通過:漏財、散財。
  9. 墓地四周都是圍牆,沒有進出口:官司纏身、牢獄之災。
  10. 墳墓周圍有湍急水流且無迴轉之情:家族不興旺,飛來橫禍、意外火災。

掃墓禁忌一次看

提醒:僅供參考,請勿過度迷信!

除了掃墓時間、日期要留意之外,以下掃墓禁忌別觸犯,避免不敬。

1.掃墓完不可馬上回家

祭祀完不可以馬上拜訪親朋好友或回家,建議先至人多、明亮之處逛逛,如超市、超商等。回家後,須立即洗澡、洗頭、更衣,並將掃墓時所穿的衣服褲子及鞋子,全部洗淨。

2.掃墓避免穿著鮮豔服裝

掃墓時應避免紅色及鮮豔衣著,穿著素色衣服為主,以免招陰忌諱。另外,不宜穿全身黑,易與陰氣磁場過近,引來好兄弟。

3.不可嬉戲、大聲喧嘩,亦不可憂心嘆氣

嚴禁在墓地嬉戲、大聲喧嘩吵鬧以及口出穢言,不僅對祖先不敬,也會打擾到其他陰靈甚至纏身。

4.不可踏過他人墳頭

應繞過他人墓園,並留意別踩到亡者墳墓,尤其是墓碑前的拜台,此為大不敬之舉,易惹怒亡靈。也不要觸碰到別人塔位,如果不小心碰到,應立即道歉,以免惹事上身。

5.不可叫名字

到墓地時,不可直呼他人全名,需以綽號、小名代替。

6.不可拍照

掃墓時,不可拍照,易驚擾其他亡魂。

7.生病不宜掃墓

生病期間、大病初癒或剛手術等人,因元神氣虛,易遭靈體入侵,不宜前往墓地。

8.孕婦不宜掃墓

孕婦行動不便,墓地多在偏僻之處,加上胎兒不宜接觸靈體,如果真的需要去,可在肚子上裹上紅布。

9.7歲以下不宜掃墓

小孩易感受到靈體,進而被影響,為避免汙穢不淨的陰氣,兒童不宜掃墓。

延伸閱讀:
清明節由來是什麼?有哪些禁忌、活動?踢足球、盪鞦韆...清明節3習俗活動和由來一次看
家人過世禁忌有哪些?過世未滿一年,掃墓要注意什麼?不穿紅戴綠、不關家中燈...8大禁忌一次看

*本文獲「良醫健康網」授權轉載,原文:清明節掃墓要準備什麼?清明節拜拜供品、流程和9大禁忌一次看!提前掃墓,避開「大忌之日」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