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有歷史紀錄以來,退休金便已存在,只是沒有被公平的分配或管理,目的也不像現代,是為晚年提供穩定收入。

退休金的流變

羅馬皇帝凱撒在西元前13年實施了早期的退休金制度,目的是保持士兵的效忠並防止叛亂,發放對象是為帝國服務20年的人。佛西妮·瓦拉(VauhiniVara)在《紐約客》一篇關於退休金起源的文章提到,「一名士兵的退休金可以一次全領⋯⋯理由是退伍軍人領到錢就不太會去推翻你。」

接下來的幾個世紀,政府為服兵役和某些職業準備退休金的例子很多,幾乎都是以提供晚年財務保障為目標。

比方說,有些封建領主身後會把部分財產留給忠誠的臣屬,年老的神職人員也能從教會得到微薄收入與照顧,偶爾有公職人員能領到退休金。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領到退休金並不表示退休,至少不是我們在今日背景下所理解的退休,大家通常會工作到身體無法負荷為止。

美國自1800年代中期開始,有些市政府員工也開始領取公共退休金(主要是大城市的消防員、警察和教師)。但是,這些福利發放的依據與對象各異:退休金制度的分歧,也許是人類歷史大部分時期最一致的特徵。

1875年,美國運通公司開始實施退休金制度,首開私部門先河。這項制度明載的目標是,以慈善方式獎勵「受傷或過勞」的鐵路、駁船和騎馬運輸服務的工人,使其能安適地退出勞動力。還是一樣,這項措施在實施時,是著眼於工人的工作能力,不見得與實際年齡有關。

隨著工業成長與產量擴張,老年勞工成為勞動密集工作的一大挑戰。人們不僅覺得老人家的步調跟不上,也希望讓更年輕、更低薪的勞工擔任這些職位。於是,許多公司以退休金作為年長員工離職的誘因。這種做法持續到20世紀,直到今天仍然普遍存在,只不過演變為「自願離職」和「提前退休」等方案,進一步鼓勵年長工作者及早退出勞動市場。

1881年,現代退休金模式出現、成為已開發國家的標誌

直到1881年,現代模式的退休金才出現。當時,德意志帝國第一任總理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向政府提出一個極端構想:政府應該普遍為老年人提供財務支持。這個構想之所以極端,是因為人類史上在此之前的大部分時期,退休金都不是普遍的制度,人們被期待持續工作直到無力再做。

根據德國社會安全局的檔案,俾斯麥提出重振德國經濟方案,並扛住社會主義反對派的壓力。他的想法最後出現在德皇威廉一世(Wilhelm I)寫給政府的信函裡:「那些因年齡與殘疾而無法工作的人,有向國家要求照顧的正當理由。」

這項立法歷經8年才通過,不過德國終於建立起第一個老年收入制度,為所有70歲以上的公民提供福利。這項創舉不但是德國一場影響深遠的典範轉移,也成為世界上許多工業化國家及已開發國家的標準。

實際上,隨後數十年間,全民公共退休金成為已開發國家的標誌,勞工開始期望國家能為他們的晚年生活提供一些收入。

今天,大多數經濟安全專家都把國家退休金視為退休收入的3大支柱之一,另外2個支柱是個人儲蓄和企業退休金。俾斯麥的行動或許為現代的退休制度鋪路,但絕對不是退休制度的發明者。

退休金制度出現時,活到70歲是非常罕見的事

在俾斯麥的時代,活到70歲非常罕見,等於領取退休金的年齡比平均壽命多出30歲。一個人就算達到領退休金的年齡,還是可能繼續工作到無法負荷為止。

從許多方面來說,俾斯麥退休金的出現是養老全民化的起點,這代表有更多人,無論所得或終身收入如何,都有機會安享晚年,而不是勉強度日。

養老責任從孝道轉向社會福利,政府承擔起人民晚年生活主要收入及醫療保健的責任,而家庭角色退居次要。

就在俾斯麥的退休金出現之前,公共衛生與醫療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掀起一波波的創新措施,大幅延長人類壽命,如天花疫苗的接種、僱用專業助產士以降低分娩死亡率、栽種柑橘類水果以預防壞血病。

但正如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家、諾貝爾獎得主安格斯·迪頓(AngusDeaton)所指出的,這些舉措的受惠者主要是富人。在19世紀中後期,富人壽命比同時代的人長20年,那個時代的窮人壽命仍然很短,因為「有辦法的人」才比較可能接觸並採納創新。

除了公共退休金,也許更重要的是,公共衛生和社會創新直到20世紀才發展完備。若非在那段時期,經濟與衛生安全有重大且幾乎普及全民的發展,人類壽命根本不可能延長。

投資於這些保護措施的國家,人民平均壽命大幅增加。由這些政府創設的全球機構,最終開始在世界各地推展這些創新,使得嬰兒和兒童死亡率急劇下降,進一步推高全球平均壽命。

*本文摘自天下生活《超高齡紅利時代

書籍簡介

《超高齡紅利時代:人口未來學家帶你讀懂銀髮海嘯的危機與商機,打造長壽經濟的行動指南》

作者:布萊德利·雪曼(Bradley Schurman)
譯者:周宜芳、鄭淳怡
出版社:天下生活
出版日期:2024/04/24

作者簡介

布萊德利·雪曼(Bradley Schurman)

人口未來學家,長期研究人口變化的趨勢,並解釋這些變化如何重塑社會、政治、文化形態與經濟規範。雪曼擁有美利堅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的碩士學位。

20多年來,雪曼走遍世界各地觀察、報導與倡議,以便對超高齡時代有更好的理解與接納。他曾為非營利組織Leading Age、AARP(美國歷史最悠久、為中高齡人口權利倡議的組織)工作,積極讓高齡化問題成為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世界經濟論壇的焦點議題,也經常受邀在各大領袖論壇發表演講,為國家領導人、企業主管提供長壽策略的建議。

雪曼曾為《新聞週刊》撰稿,文章被《華爾街日報》 、 《紐約時報》 、 《今日美國》引用。 經常出現在世界各地的播客、廣播與電視節目中。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虹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