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上憂鬱症被認為是腦部血清素濃度太低所導致,許多抗憂鬱藥物都以增加血清素為目標。一九九○年代上市的百憂解(Prozac)帶來每年數百萬甚至數十億美元的收益。大約同一時期,聖荷西的精神科醫生史密斯(R. S. Smith)在一本不知名的醫學期刊上悄悄發表了一篇逆風的論文,題目是〈憂鬱症的巨噬細胞理論〉(The Macrophage Theory of Depression),他認為巨噬細胞釋出的發炎細胞激素可能會進入腦部,導致憂鬱症。後續也有其他研究發現免疫系統和憂鬱症之間的相關性,只是大多並未受到重視。

巨噬細胞可能影響情緒是一個極具顛覆性的想法,不僅挑戰生物學原則,也挑戰了可追溯到笛卡兒根深柢固的二元論。笛卡兒認為身心絕對分離,令人憔悴的情緒障礙與身體上的疾病毫無關聯。血腦屏障就是這個觀念的實證,只不過它很快就要傾覆——如同它的哲學基礎。

引發精神疾病的真正原因

目前為止的研究顯示,發炎影響的不只是身體健康,也會影響心理健康,包含憂鬱症、自殺、焦慮症、創傷後壓力症、思覺失調症、雙相情緒障礙症(舊稱躁鬱症)、自閉症。基因確實也會影響心理健康,而且對心理疾病的影響有的比較大,如思覺失調症、雙相情緒障礙症。有的比較小,如憂鬱症。許多憂鬱症相關基因都和神經系統及免疫系統有關。

到了二十一世紀初,科學家開始發現憂鬱症患者身上的發炎指標濃度如CRP普遍較高,有些憂鬱症患者在確診之前,就已有低度發炎在血液裡潛伏。研究也指出一種線性關係:憂鬱症患者的發炎程度愈嚴重,憂鬱的症狀就愈難處理。比如,二○一三年有一項大型研究評估了七萬多名受試者的心理痛苦或憂鬱症狀,透過測量CRP濃度,發現受試者的發炎程度與出現心理痛苦、憂鬱或甚至因憂鬱而住院的風險成正比。此外,許多使用先進腦部成像技術的研究發現,身體發炎可能會對腦部與情緒產生直接影響。人類與動物的腦部成像顯示,身體發炎會影響腦部的特定部位,包括與情緒障礙(如憂鬱症)有關的部位,從而改變大腦功能。

發炎竟是「萬病之源」?

心臟病、癌症、肥胖症、糖尿病、失智症、中風、風濕性關節炎、發炎性腸道疾病、慢性發炎疾病、狼瘡、氣喘、過敏等慢性疾病患者,比健康的人更容易罹患憂鬱症,這種影響不能完全歸因於一種或多種慢性疾病帶來的生活品質改變。另一方面,憂鬱症本身會增加罹患慢性發炎疾病與加劇病情的風險。

人類接觸促炎刺激物似乎也會誘發憂鬱症,如同早期的動物研究結果,即使原本沒有情緒障礙也一樣。研究發現接受發炎細胞激素IFN‒α(干擾素α)治療的癌症或慢性感染病患,約有半數後來罹患憂鬱症。就連疫苗也有可能誘發程度足夠嚴重的發炎,引起輕微憂鬱症狀、增加血液裡的細胞激素濃度、改變與憂鬱相關的腦部區域活動。

我們還無法斷言每一個憂鬱症或失智症病例都能溯源至發炎,但是有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發炎在神經退化性疾病與精神疾病中扮演關鍵角色。這些證據也符合正在成長的發炎和現代慢性疾病知識體系,這是一套值得關注的知識體系,誕生於不同醫學領域凝聚的共識,用隱性發炎將導致失能和死亡的各種現代疾病串連起來。蠢蠢欲動的發炎不僅是這些疾病的後果,也是潛在的病因,就算隱性發炎不會直接導致疾病,也會降低身體承受打擊的能力。

小心!你的身體可能正在「發炎」

因緣際會,代謝性發炎與老化發炎在二十世紀晚期幾乎同時被發現,揭露了各種隱性發炎之間的緊密關聯,也發現慢性低度發炎對代謝疾病和老化均發揮核心作用。雖然代謝性發炎與老化發炎的促炎原因時而相同、時而相異,但有部分維持發炎狀態的分子機制是一樣的。

隱性發炎可能是多種慢性疾病的根源,身體不同部位與系統的疾病看似無關,在生理機制上卻有深厚的關聯,這樣的觀念曾經令人咋舌,而且證據也不多。隱性發炎悄然無聲、長期蟄伏,等待爆發的那一天,或許是看似突如其來的心臟病發作、癌症確診,也可能是在健身房如常運動卻出了問題,演變成嚴重殘疾。隱性發炎的人更容易罹患明顯的自體免疫疾病。

一八一二年,第一期《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將感染描述為當時最常見的死因,例如霍亂、肺癆、天花、原因不明的發燒(其他致命疾病包括腹瀉、偶發昏厥、喝冷水、精神錯亂等等)。到了二十世紀中葉,隨著衛生條件改善與抗生素問世,感染造成的死亡(典型的免疫奮戰)在世上許多地方漸漸絕跡,新的疾病開始大量出現。接下來的幾十年,發炎性自體免疫疾病與過敏性疾病在西方國家逐漸蔓延。身體攻擊自己的能力(天厭自毒)曾是科學界避而不談的荒誕想法,但是對許多對抗罕見自體免疫疾病與常見自體免疫疾病(例如發炎性腸道疾病、乳糜瀉、類風濕性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症、氣喘、第一型糖尿病、狼瘡)的患者來說,這已是他們的日常。

除了自體免疫疾病,其他慢性疾病也變多了:心臟病、中風、各種癌症、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壓、神經退化性疾病、精神疾病等等。如同自體免疫,現在這些疾病都被視為發炎疾病(至少部分是),這個觀念過去二十幾年來受到科學進展的支持。發炎疾病是當今世上最常見的病因和死因,隱性發炎會觸發或加劇各式各樣的疾病,它早就在體內悄悄沸騰,說不定就隱身在疾病的核心裡。

讓人又愛又恨的「巨噬細胞」

巨噬細胞既是狼也是羊,幾乎所有的疾病都有它們的參與,可說是免疫與發炎的關鍵。巨噬細胞能對抗細菌和腫瘤,促進組織修復,大部分的慢性發炎疾病裡都能發現大量巨噬細胞,包括自體免疫疾病,它們與後天免疫系統的細胞並肩作戰。

對潛伏在現代致命疾病裡的隱性發炎來說,巨噬細胞也發揮重要作用。心臟病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巨噬細胞的身影,它們吞噬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裡的脂質,釋出幾十種發炎分子,預示著斑塊極有可能破裂並導致心臟病發作;它們住在體脂肪裡,用脂肪細胞將自己團團包圍,贅肉裡的發炎狀態大半是它們製造出來的;它們在胰臟裡群聚,偷偷擊垮分泌胰島素的細胞;它們任由腫瘤綁架自己,以不可挽回的方式背叛身體;它們參與老化和伴隨老化而來的疾病;它們在腦部推助心智的崩壞。

難以察覺的「發炎」

發炎以多種面貌存在。急性與慢性,明顯的與隱蔽的,途徑和參與者隨著發炎的原因、方式與部位而有不同。腳踝扭傷會出現凱爾蘇斯所說的四大症狀:紅、腫、熱、痛;普通感冒的咳嗽與打噴嚏,是鼻子與喉嚨的黏膜發炎導致;流感病毒使全身發炎,造成肌肉與關節疼痛。長期的隱性發炎不同於張揚的自體免疫,有不一樣的外觀和感受,但其實這些分身都出自同一位作家的想像力。

發炎的組織通常會出現免疫細胞浸潤、血管新生和細胞數量增加等情況。我服務的醫院不同科別位在不同樓層,每個樓層參與發炎的細胞都不一樣,像是心臟的內皮細胞、腸道的腸細胞,但發炎反應在根本上大同小異,因為細胞之間的交互作用是一樣的,只不過在組織和器官裡表現各有不同,在某種程度上它似乎是同一回事,卻又各具特色。

隱性發炎是偽裝高手,能換上各式各樣的面貌悄悄蔓延,直到混亂爆發。因此如何有效預防、察覺或治療這把無聲的火焰,在它變成煉獄之前出手干預,是我們面臨的極大問題。

《發炎,萬病之源:胃腸科名醫帶你追尋發炎的真相,思索消炎.自癒.食療之道》☛立即購書:商周store博客來

書籍簡介

《發炎,萬病之源:胃腸科名醫帶你追尋發炎的真相,思索消炎.自癒.食療之道》

作者:席爾帕.拉維拉(Shilpa Ravella)

譯者:駱香潔

出版社:商業周刊

作者簡介

席爾帕.拉維拉 Shilpa Ravella

移植胃腸科醫師、營養學專家、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的助理教授。她是營養領域的專家,對於生活方式、微生物群和免疫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尤其感興趣。她的文章曾刊載於《大西洋》、《紐約雜誌》、《Slate》、《Discover》和《今日美國》等刊物,而她也曾以專家的身分登上ABC的《早安美國》節目,並在《富比世》、《柯夢波丹》、《Food and Wine吃好喝好》、《Glamour》和《Women’s Health》等平面媒體中受訪。她的TED-Ed影片「How the Food You Eat Affects Your Gut」(食物對腸道的影響)已超過六百萬次觀看。 

責任編輯:高郁捷
核稿編輯:張勝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