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僅36歲的藝人朱芯儀近日宣布罹患乳癌,且癌細胞已經移轉到淋巴,須做全身化療,預計開刀切除右邊乳房。根據國健署最新癌症統計資料顯示,乳癌為台灣女性好發癌症的第一名,死亡率則是第3名。罹患乳癌的高峰約在45歲至69歲間,且因為生活形態逐漸西化,發生年齡層也相對較美國年輕。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部主任曾令民表示,大部分早期乳癌幾乎沒有症狀,因此要及早發現,乳癌篩檢是很重要的指標。以下為專訪口述紀要:

值班醫師_曾令民

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
經歷:美國德州安德森醫學中心臨床研究員、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及台灣外科醫學會腫瘤外科專科醫師訓練指導醫師、台灣癌症臨床研究合作組織乳癌研究委員
現職:台北榮總外科部部主任暨乳癌團隊召集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外科教授、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台灣外科醫學會理事、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


生活西化、環境污染
都是罹癌因子

乳癌為我國婦女發生率第一位之癌症,每年有一萬多名女性罹患乳癌,兩千多名女性死於乳癌。

乳癌的成因很多,並非只有單一原因,但「生活西化」絕對是個重要因素,而生活西化的面向,包括了婦女不生小孩、生活忙碌、壓力、飲食習慣差(如攝取過多高熱量的食物)、缺乏運動、喝酒、抽菸等。但生活西化並無法解釋為何會造成乳癌的年輕化,因此有研究認為,可能與環境的污染、環境荷爾蒙的污染(如塑膠袋包熱食等不良習慣)有關。這也可能是讓台灣乳癌的好發年齡,比歐美國家年輕10歲左右的原因之一,更甚至在40歲以下這個族群,乳癌發生率已經超過美國。

另外,有家族病史者也是罹癌因素之一。例如,家中有出現雙側乳癌者,或者親族中有罹患卵巢癌、胰臟癌者都要特別注意,不過遺傳因素只占5%至10%,也就是說,除了先天因素以外,有9成以上的成因,可能都與後天環境有關。因此,若要預防乳癌,生活習慣必是該注意的一大重點。

大部分早期乳癌
沒有明顯症狀

一般民眾認為,乳癌的早期症狀是「乳房出現硬塊」,所以會有人懷疑,是否在乳房按到硬塊就是乳癌?其實不一定,若是年紀尚輕的女性,有時摸到的硬塊並非真的硬塊,可能只是密實的乳腺組織、纖維囊腫變化,或者是常見且良性的纖維腺瘤等。但一般民眾較無法分辨,所以這時摸到硬塊,還是建議來醫院再次評估及檢查。若是已停經的婦女出現硬塊,就要注意了,因更年期的乳房已經進入萎縮狀態,就像一座死火山,若這時出現硬塊,就要懷疑是否罹患乳癌。

還有,最早期的「零期乳癌」常常是用細微的鈣化點呈現,臨床上更難發現,所以,要及早發現癌症,篩檢就非常重要。早期乳癌出現的硬塊絕大部分不會疼痛也不會癢,但隨著時間推移,硬塊長得夠大,就可能侵犯到皮膚,造成乳頭凹陷、乳房凹陷,或者硬塊壞死,從乳管流出分泌物。硬塊長大也可能跑到淋巴結上,造成淋巴結腫大。

乳房攝影、乳房超音波⋯⋯
三種篩檢該選哪一種

近年,台灣積極執行癌症篩檢政策,以零期原位癌為例,做篩檢發現的比率已經高達16%,若第零、一、二期相加有多達80%的病人,只有約6%到7%篩檢出是第四期乳癌。乳癌如果能早期發現,不僅可以做乳房保留手術,而且5年存活率更可以達90%以上。因此及早做篩檢,對於早期的乳癌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只要能趁早發現,存活率也會相對提高。

目前乳房篩檢有3大方法:乳房攝影、乳房超音波、乳房磁振造影(MRI)。婦女們要如何選擇?年齡低於40歲者,我們優先會看病人症狀,如果沒有任何的症狀,也沒有特別家族史,則會先考慮超音波檢查,也因這時乳房組織比較密實,若使用乳房攝影容易會有死角、且有些微輻射性(輻射量並不大,並不會造成健康效應),所以還是建議採用超音波檢查;年齡超過40歲者,尤其停經後的婦女,如果想篩檢,乳房攝影則是最好的選擇。

但若篩檢出罹患乳癌,除了放射線治療、藥物治療外,民眾在意的通常會是:是否要切除整個乳房?其實以目前的醫學技術有不少的解決方式,如可以做乳房保留手術,不需要切除全部的乳房。若碰到有些病患不得不切除整個乳房,也可以進行乳房重建,照樣能保留好的外觀。現在藥物治療發達,當腫瘤太大而沒辦法保留乳房時,進行藥物治療,可以把腫瘤先縮小,讓病患可以保留乳房。

2招乳房自我檢測

想自我檢測,針對以下兩類人有不同的方式:
1、 更年期的女性:建議每月固定一天自我篩檢,比較不會遺漏。
2、 尚未更年期的女性:經血排乾淨後一週,再做自我檢查。

*小於2公分的腫塊,若又長得較深層,自己也摸不到,甚至醫師光靠觸診也較難摸出來,所以須透過篩檢。若有疑慮,還是建議到醫院檢查。

想了解更多 速上良醫健康網:https://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