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在明年,當你走在澳洲雪梨街頭,望向日本汽車品牌三菱的當地門市,你可能會非常訝異:因為,店裡展示的將是一輛由台灣製造、進口的電動車,而這輛車背後操刀設計的「影武者」,居然是以代工蘋果iPhone聞名的鴻海集團。

這一單,將代工做外銷
動力、底盤、車身全包辦

對於台灣汽車業,這是第一次,由一家純本土公司,自主研發一輛車及其動力、底盤、車身等三大系統,並且外銷海外。過去,儘管像國瑞汽車,曾把中壢廠生產的車出口中東,但,其各大系統的技術來源,仍舊是日本的母廠豐田。

對於鴻海,這也是集團董事長劉揚偉,五年前啟動電動車事業以來,第一張來自傳統車廠的整車代工訂單。二○二○年,鴻海舉辦首屆科技日活動,他不僅宣告集團未來要為全球各大小車廠代工電動車,現場更端出琳瑯滿目的參考設計。

去年初就閉門開始談
牽線人是日籍老將Seki桑

這張苦等一千八百多個日子的訂單,究竟怎麼拿下?關鍵人物是誰?將汽車視為民族工業的日本車廠,又是怎麼給鴻海考驗?鴻海如何見招拆招?

首先,據商周掌握獨家訊息,三菱與鴻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