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估值高達五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兆四千萬元)的AI客製化晶片市場,卻命繫在一小顆根本還沒量產的矽光子身上?

矽光子,這個近年新興的股市熱門AI題材,無論是美國、中國還是台灣政府,都將其列為重點發展產業。

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外資也相繼發布報告追捧,包含台積電、日月光、聯亞、訊芯等台灣公司全都榜上有名。

但在十幾年前就開始發展矽光子的網通大廠博通(Broadcom)眼裡,當 時卻是個連他們都不確定何時會有人要用的技術。

博通光學系統部門行銷與營運副總裁梅塔(Manish Mehta)接受商周專訪時指出,矽光子發展初期,是因為業界希望如博通、英特爾或思科(Cisco)等企業,能在CPU電子訊號的傳輸量到達極限時,改用光子傳輸,藉此拉高訊號傳輸量,並達到低延遲、低功耗的目的。

「我們只是傾聽客戶的聲音後認定,矽光子會是未來重要科技,但根本不知道哪時候會開始採用。」梅塔說。

當初乏人問津的矽光子,卻在AI時代來臨後,成為炙手可熱的技術。

簡單來說,在算力即戰力的年代,光有厲害的AI伺服器是不夠的,不同機台、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