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Intel)正在加速開發尖端半導體「Intel 20A 」。20A中的A意為「埃米」(Angstrom)。埃米是1奈米10分之1的長度單位,20A指的就是2奈米。英特爾推出新的技術指標,試圖在台積電(TSMC)、三星電子的競爭中扭轉劣勢。

至今,奈米是衡量半導體尖端技術的指標。因為半導體電路的線寬越細,半導體的處理能力和數據儲存空間越高,還能夠抑制電力消耗,有助於半導體晶片小型化。

半導體廠商一直爭相推進「電路微小化」。回顧大規模積體電路(LSI)的歷史,英特爾在1971年推出的「Intel 4004」,是半導體技術的起點。當時的線寬為10微米左右,等同1萬奈米。從那時起,半導體產業按照「摩爾定律」,晶片單位面積每2年縮小一倍,不斷推動電路微小化。

如果半導體技術沒有創新,智慧型手機、筆電、平板等3C產品就不會誕生。如今,汽車、家電、機器人、工業機械等產品,均由半導體推動發展。

目前最尖端的半導體技術是台積電與三星量產的3奈米。與之相對的,英特爾的最新技術還在7奈米。自2010年代後半,英特爾的生產技術落後,被競爭對手甩在後面。

英特爾能否實現20A(2奈米)技術?答案是否定的。不容忽視的一點是,英特爾並沒有明確表示「20A」是指電路線寬。

實際上,5奈米、3奈米等指標,從5年前開始與電路線寬的實際尺寸出現背離。目前全球還沒有共識,應測量半導體電路的哪個位置,作為國際標準。台積電和三星量產的3奈米,也只是「企業單方面的說法」。

英特爾宣告「埃米時代的到來」,但沒有明確說明是否為長度單位。這只是一個行銷口號,目的是彰顯公司的先進形象。

那麼,現在的線寬到底是指什麼?通常是把單位面積的半導體元件數與過去的自身產品進行比較,根據元件增加了多少來計算。

雖然因為簡單易懂而經常被使用,但不能單純的用這個數值進行性能比較。還需要關注實際的數據處理能力、數據儲存空間、省電性能、訂單量等面向。

(本文轉載自日經中文網,不代表本社立場)

更多日經中文閱讀:
英特爾CEO:10年後半導體算力將提升至100倍
美國有個半導體「去中國化」5年計劃?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