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最受投資人追捧的「航海王」,自從7月中股價雪崩後,股價盤整近兩個月未有起色。貨櫃三雄今年每股盈餘(EPS)皆有望超過30元,加上運價持續飆漲,為何股價卻躺平?

答案是「續航力」這3個字。

用股價除以每股淨值,推算價位
分析師:短線長榮、陽明可等110元

要觀察航運股的續航力,不能只看營收、EPS等財務數字,還得懂如何用「本淨比」(股價除以每股淨值)來預估股價。本淨比是機構法人用於評價航運股的重要指標,替代評價其他產業時常用的「本益比」。

如何運用本淨比估股價?舉例來說,滙豐銀行最新報告預估到明年底,長榮的每股淨值會由目前34元上升至55.03元(編按:公司盈餘會進入淨值,故淨值會隨獲利而成長);報告認為,高運價會持續到明年農曆年後,故給予3.4倍的本淨比,和現在3.7倍的水準相差不遠。

55元股價乘以3.4倍的本淨比,得出長榮目標價為約185元,和9月3日收盤價仍有近5成的上漲空間。

為何不能用本益比來評價航運股?一名本土大型金控的分析師解釋,貨櫃或散裝航運業的服務標準化、同質性高,不像科技業可以靠技術來建立競爭優勢,所以航商的獲利表現,很容易隨景氣枯榮,而「一起大好、一起大壞」。

譬如過去10年,陽明有7年虧損、長榮有4年虧損,虧損代表本益比是負數,用一個負數的本益比,去乘以EPS預估數,就會得出一個「負」的目標價,沒有任何參考價值。

了解航運股的評價方式後,再來檢視貨櫃三雄的股價,究竟是偏高還是委屈?

本淨比如同本益比的概念,本淨比高於競爭同業,代表股價有偏高疑慮。全球貨櫃航運龍頭馬士基,其本淨比僅1.6倍;中國、韓國貨櫃航運龍頭中遠海控及韓新遠洋,本淨比稍高,但也都只有3倍。

反觀貨櫃三雄,長榮本淨比為3.7倍、陽明高達4倍、萬海更高達6.5倍。

一名大型投顧分析師認為,從本淨比橫向比較的角度來看,即使貨櫃三雄7月中從高峰墜落,短線股價仍有偏高疑慮。他建議,想撿便宜的投資人,長榮、陽明股價在110元左右:萬海在200元左右,會是安全的進場點。

貨櫃3雄本淨比逼近高點、股價偏高,法人仍長線看多

2022年預估每股淨值(元)
長榮:55.6
陽明:58.6
萬海:57.4

本淨比歷史區間(倍)
長榮:0.6~4.2
陽明:0.7~4.6
萬海:0.7~6.4

目前本淨比(倍)
長榮:3.7
陽明:4
萬海:6.5

股價(元)
長榮:125.5
陽明:120.5
萬海:222

最高目標價(元)
長榮:280
陽明:370
萬海:413

註:本淨比採截至6月底淨值,股價為9月3日收盤價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永豐投顧 整理:韓化宇


何時突破盤整?盯三時點!
若「淡季不淡」就能延續氣勢

長線怎麼看呢?滙豐銀行喊買長榮,給出185元的目標價;但美銀證券對其目標價竟只有89元,市場多空分歧,莫衷一是。

本刊訪問多名分析師,皆建議投資人,貨櫃三雄股價要突破盤整格局,須緊盯「關鍵三時點」。

第一個時點,是今年10月。

年底的感恩節及耶誕節,是美國兩大消費旺季,零售商、通路商會在第3季開始鋪貨,從中國、東南亞的工廠透過海運將商品運到美國,所以第3季向來是貨櫃航運的傳統旺季。

今年塞港導致運價翻揚,近期Delta病毒攪局,中國寧波舟山港部分港區一度關閉,令塞港問題變本加厲,第3季旺季「旺上加旺」已無懸念。

10月之後,就進入貨櫃航運的傳統淡季,但今年有塞港這個巨大變數,若運價沒有明顯下跌,代表塞港問題依舊無解,第4季將「淡季不淡」,股價就有機會受到激勵。

若運價在第4季居高不下,下一個挑戰,就是明年農曆春節後。

歐美零售商、品牌商會在中國農曆春節休長假前,加大力度進貨,每年的第1季亦是貨櫃航運的旺季,運價有撐。

但第2季各行各業陸續復工後,又會進入貨櫃航運的淡季,屆時運價鬆動與否,就是股價能否延續氣勢的關鍵。

最後一個關鍵時點,是明年6月底,美國西岸碼頭工人工會(ILWU)與港口營運商的勞資合約到期。由於這一年多來,航商及港口營運商大賺,工會欲分一杯羹,故爭取大幅調薪,增加了新合約協商困難度。

長榮海運總經理謝惠全認為,如果碼頭工人合約談判不順利,引發罷工,塞港可能會更為嚴重。

就算貨櫃三雄的續航力,能挺過一道道難關,但在資金面上,仍要面臨晶圓雙雄吸金效應。

台積電宣布漲價後,原本委靡不振的股價應聲強彈;聯電也搭上順風車,股價扶搖直上,香港海通國際證券甚至喊出90元目標價,吸引投資人目光。

只要晶圓雙雄熱度不減,吸引買盤進駐,資金就難重返航運股,這也是航海王能否重新揚帆,重要的觀察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