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通膨大潮來襲,萬物齊漲時,卻有人逆勢喊出「全年凍漲」。台灣第二大、擁有506間門市的手搖飲品牌茶之魔手董事長王賢明,曾於受訪時說出「以純茶來說,超過25元很不合理,茶飲利潤其實已經可以算暴利了。」

小檔案_茶之魔手

成立: 1993年
創辦人兼董事長:王賢明
主力產品:手搖飲品、茶葉
成績單:2021年營收約40億元


為何只有它能逆勢凍漲?答案,藏在南投山區的茶園裡。

車行在蜿蜒的產業道路上,隨著海拔爬升,初夏的燠熱空氣漸被涼爽微風取代,直到連綿數片的青綠茶園映入眼簾。這裡是南投縣名間鄉,業內人叫它「松柏嶺」,全台8成手搖飲品牌使用的茶葉出自此地,是台灣最大產地。

手搖飲僅它做產銷一條龍
原料自製,毛利高同業2成

目的地獅子頭山茶廠,是當地70座茶廠裡,唯一連3屆獲得農糧署認證的五星製茶廠,它也叫「茶之魔手製茶二廠」—是的,這座頂尖茶廠不屬於百年製茶家族,也非精品茶商所有,而是用來供應每杯25元起跳的手搖飲。

茶之魔手的合作茶園達180公頃,約等於250座標準足球場的面積。它更擁2座茶廠、1座協力廠,每年產出1百萬公斤茶葉,是唯一做到產銷一條龍的手搖飲品牌,這就是它喊出凍漲的底氣。

「撐得住的最大原因,是做到整個產業鏈垂直整合,」王賢明解釋,不僅茶葉、粉圓、鮮奶等85%原料做到上下游整合,也擁有自有倉儲、運輸車隊等,「減少中間6、7手以上的剝削,通膨(影響)也會極小化。」他們已凍漲7年,直到今年7月可能因為環保杯政策有變數。

光是茶葉,成本就比透過盤商供貨的同業,至少省下4成。他直言,營收扣除原物料後,毛利率高達60%,同業則約40%。

既然整合產業鏈能省這麼多,為什麼同業沒人一起做?

因為台灣的茶產業鏈高度分工,百年來,每個環節都有專門業者負責,即使是上市大廠天仁茗茶,或手搖飲龍頭清心福全,都只專注自身業務,沒有做到一條龍。

一名熟悉茶飲產銷的業界人士坦言,茶之魔手自建產業鏈省成本,「風調雨順時確實是這樣,但遇到氣候異常、滯銷等危機時怎麼辦才是大問題。」

確實,自擁茶廠,意味著契作茶農送來多少茶都得收,特別是盛產時,王賢明也曾苦惱茶葉用不完。因此,他打破業界慣例,連紅茶都用台灣茶葉自製。台灣紅茶推出後,消費者一度不埋單,業績掉了3成,花好幾年調整比例,甚至加入高價紅玉茶增加口感厚度,才找回流失顧客。

優於行情價收購吸引茶農
每日看採茶影片親自盯進度

王賢明花錢、花心力,他所做的這一切,都是要讓事業能延續百年。

「華夏民族喝茶5千年,可是百年茶葉品牌都在英國、日本,」王賢明強調,台灣人有技術,「要有信心,去扎根,做到專業化。」

「無根無以為本,本立而道生,」他引用《論語》抒發己志。他的夢很大,但,要讓自己的事業長青,他首先必須挑戰的,是茶葉產業運行百年的規則。

別人跟盤商買茶,他則從源頭下手,對茶農提出優於行情的收購價。

「外面盤價是一斤20元到22元,我們是看合作時間,第一年24元,再來25、26,」與茶之魔手長期配合的當地茶農宋文枝表示。與茶之魔手長期配合的當地茶農宋文枝表示。

在這個制度下,一般農民每年至少有80萬元的淨利,比同樣耕作面積的茶農多賺至少3成。

這不只吸引當地農民投靠,甚至有20多歲的青農看見前景返鄉。「以前50幾歲就算青農,我如果不去改變產業結構,再20年,可能我的生意就要滅絕了,」王賢明說。

接著,他招募有熱忱、願意接受現代觀念的製茶師,投資4億元買地蓋廠、購入新設備,依循茶業改良場研究,優化製程。

為了讓根系夠穩,他甚至每天緊盯製茶群組上傳的一鏡到底採茶影片,對茶廠每天的製茶排程如數家珍,每2週上山一趟,親自督軍。

過去,產業鏈專業分工,每個人都喊著利潤薄,「我自己有茶園、茶廠,計算成本會比你更精確,可以給每個人合理利潤。」王賢明指出。

他打破運行百年的產業規則,有人愛,也必定有人恨。

一名長期供貨給前三大手搖飲品牌的在地盤商,便私下抱怨他打壞收購行情,「茶之魔手來設工廠,因為它茶菁收購價跟末端飲料售價的空間很大,就算原料這塊少賺一點也沒關係。」

但比起毀譽,他更在乎實質抓在手上的籌碼,能為他帶來穩定、互信的供需關係。

「山上的事很複雜,」王賢明說,花了20年穿梭茶鄉,才搞懂眉角。更何況,「侵犯到當地人利益,大家都說我絕對弄不起來啊!」

付出20年的心血,現在看起來值得,是因為它擁有超過500間門市,達到規模經濟。但,他是在不到百間門市時,就投入資源布建,為何敢做這麼不合理的決策?

「茶葉就像我們的咽喉,你怎麼可能讓別人抓住你咽喉,還想要自在過日子?」王賢明不假思索的回應。

「價格讓顧客可以負擔,成為日常用品,才能把生意做得久,」王賢明指出,雖然疫情間百業蕭條,許多人捨不得喝高價手搖飲,同業營收多衰退,該品牌的親民價位成為保命符,生意不受影響,年營收依然維持在40億元。

茶之魔手層層省下成本 從茶葉、粉圓到物流全部一手抓

●掌握品項:茶葉(紅綠青烏4大基底)
.優勢:逐批檢驗、成本少4成

●掌握品項:自產粉圓
.優勢:使用冷藏真空小包裝、縮短儲藏時間

●掌握品項:買下冬瓜廠、契作青梅
.優勢:降低成本

●掌握品項:契作鮮乳
.優勢:不受乳源季節性波動影響

●掌握品項:自有冷藏車隊
.優勢:疫情間穩定配送,不受網購塞爆物流系統影響

●掌握品項:自建倉儲(總倉、多座衛星倉)
.優勢:不同品項、不同溫層儲存,確保食安

●掌握品項:養裝潢工班
.優勢:協助門市裝潢,上午叫修、下午完修

●掌握品項:專利雪克杯、雪克機、調飲系統
.優勢:縮短工時,搖1千杯飲料可省下3小時;精簡人力,未來門市只需要1/4員工

整理:游羽棠


投資億元挑戰高價茶
更進軍東京大走網美風路線

「我把它當作百年企業經營,扎根很重要,不計成本,」從原料到物流端,至今投入超過10億元,完善他的手搖飲王國。

這位密集在中南部設點的「手搖飲南霸天」,更已悄悄跨出新的一步,要證明自己。

他投資1億2千萬元,在梨山華岡地區建造合法茶廠,種植、製作每斤售價6千元起跳的高山茶。「我只是想證明,茶之魔手技術精良,」他還挑戰代工每斤超過3萬元的頂級茶,「就想看我的技術到什麼程度。」

此外,他也選在東京澀谷,販售1杯要價790日圓的珍珠奶茶,店面採全白裝潢、布置網美牆,還有內用區等形象大突破。且,台灣純茶標價650日圓,賣得比隔壁星巴克咖啡更貴。

「正在考慮之後如果要在台北設點,可以用這種裝潢,再導入半自動化調飲,」王賢明不經意道出企圖心。

追問之下,他鬆口,並非刻意不到北部設點,而是建立供應鏈,已花去他大半時間,「平常搞這些扎根的工作,時間已經滿了。」

確實,王賢明堅持自己的道路,靠著抓牢供應鏈,穩定供應平價茶飲,逆著當今流行繽紛特調、小農鮮奶茶的潮流,低調耕耘出手搖飲王國。

但,一位同業也點出,「每個人心力有限,大部分品牌把心力擺在門市端,但茶之魔手什麼事都要顧,成長就比較慢。」確實,這幾年該品牌的店數沒成長,甚至因為淘汰部分不適格的加盟主,店數縮減,這是他們的取捨。

茶之魔手俗擱有力的品牌形象,深植人心,但,凍漲的背後,其實從來都不只是一招平價戰法。多年來為了維繫平價所做的努力,終於在這時代被珍視,他的執著背後,其實是深信自己能成事的毅力。

「傻事給憨人做,只是輪到咱做而已。」王賢明用台語比喻,「只要讓我深入這個行業,我不相信我不能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