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的警鐘又響起,隨著大宗商品價格繼續上漲,過去一直是全球通貨緊縮的根源中國,開始頂不住原物料價格上漲壓力,開始對客戶提高價格,經濟學家擔憂,最終將影響消費者荷包。

過去,廉價勞動力的中國工廠通常是使消費者可以廉價買到牛仔褲到沙發等各種商品的一種力量,但是隨著工廠自身成本的攀升,這種情況變得越來越不現實。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生產商漲價的訊息,如一家戶外家具製造商因應生產家具需要的化學藥品與金屬的價格上漲,計劃今年夏天將新訂單的價格提高7%。這家公司老闆直言,在中國的近25年中,從未見過這樣價格暴漲的情況。

還有一家服裝生產商表示,自3月初以來已將新訂單的價格全面提高最多15%。還有一家生產工作靴的業者表示,由於靴子及其包裝所用的原材料,包括聚氨酯、鋼和紙的價格上漲1到3成,因此不得不將大多數產品價格提高 5%。

另外一家紡織公司表示,3月初棉花價格躍升至每噸約2600美元,一個月前只有1990美元,由於原材料約佔總成本的7到8成,因此不得不漲價。

從中國出廠價格指數也可看出端倪,2月中國生產者價格指數(PPI)上升到1.7%,年增幅度高於彭博調查的經濟學家預期。野村證券(Nomura)預計3月PPI將進一步上升至3%,預計直到年中達到5.8%的峰值之前不會放緩。2021年PPI的預測從之前的2.7%調升至4.2%。

木材、鋼材、棉花等各種商品的成本都較高的時候,中國工廠的提價又給全球價格帶來上升壓力。一些經濟學家和投資者擔心,全球釋放的數兆美元刺激,最終將導致通貨膨脹率超出政策制定者的預期。

當然若全球零售商選擇吃掉自己增加的成本,不轉嫁給消費者,就不一定會推動通貨膨脹。包括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與美國現任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包威爾都認為漲價是短暫的,並可能在經濟復甦持續的過程中逐漸消失。

但市場不這麼樂觀,Man Solutions分析師Peter van Dooijeweert表示,「人們認為這是暫時的,或者希望它是暫時的。因為沒人真正知道該怎麼辦。」也有分析師認為,未來複製1970年代高通脹和低增長的經濟滯脹不是沒有可能。

AlphaSimplex分析師Kathryn Kaminski認為由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引發的巨大價格上漲是否將是暫時性或永久上升,目前還不清楚,要花一些時間才能知道會產生什麼效應,但聽起來確實是一個警鐘。

*本文獲「科技新報」授權轉載,原文:撐不住原物料上漲,中國工廠價格應聲漲起

責任編輯:李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