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台灣最大花式紗廠理隆宣布下市,主因是不敵中國、印度削價競爭。當時,理隆總經理劉昭安曾在公開受訪時感嘆:「即便累積30年的專業技術,也不敵市場轉變……公司營運真的很辛苦!」

毅然摘掉竹科新貴光環
他,把老工廠老師傅當寶

花式紗,其實就是俗稱的毛線,曾撐起台灣紡織業半邊天,卻因為製程極耗人力、少量多樣等特性,在西進潮之後逐漸沒落。

然而,竟有一名熱血的紡織業二代,在同業們關廠時大膽接手,不斷吸納其設備與人力,默默帶領著40多名老師傅,做出客單價比同業高出20倍的毛線,甚至還在疫情期間逆勢成長。「我們現在都說,『要害人就叫他去開紡織廠』,這個年輕人齁,實在心臟有夠強!」一名從業30年的紡織主管形容。

小檔案_德鑫紡織

成立:1983年
總經理:黃建鑫(圖右)
主力產品:天然獸毛、花式紗相關產品
成績單:2020年營收超過1億元


走進位於新北市新莊區的德鑫紡織,除了隆隆作響的紡紗機器聲,眼前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地上一袋袋顏色雪白、散發著光澤的高級毛料,分別是喀什米爾羊毛、蠶絲與羊駝毛。「原料是我們成本最高的環節,一次進口10噸的原料,大概就要1千萬台幣!」德鑫紡織總經理黃建鑫笑道。

事實上,德鑫早在1983年就創立,原本只是一間出口花式紗的貿易公司,並不涉及製造;二代黃建鑫也沒有接掌公司的念頭,而是嚮往成為光鮮亮麗、「聽起來很高科技」的竹科新貴。父親過世後,公司交由總經理經營,他自己則進入日立(Hitachi)新竹辦公室,擔任半導體設備業務。

「我在日立待了3年多,印象就是一整片很冰冷的銀色,」他回憶。漸漸的,無塵室與千篇一律的精密產品,令他越來越疲乏,反倒是週末回台北老家時,由於住家就在公司樣品室樓上,每一次推開門,都能看見顏色、款式不斷變化的毛線四處懸掛,宛如另一個古老、但色彩繽紛的世界。

「而且,無塵室裡都是年輕人,我每次回過頭看傳產,卻都是垂垂老矣……我就想,年輕人全在這裡了,紡織廠怎麼辦?」最終,他選擇在2004年回到公司。

為了開拓市場,他在手提包裡裝滿了毛線球,飛到美國參展,沒想到立刻一炮而紅,每天早上打開電腦都有新訂單。不是因為他多厲害,而是正好撞上了時機:「因為當時911才過不久,美國人民不敢出門,就在家打毛線,所以到處缺貨。我那時候才知道,毛線算是『災難財』的一種,恐攻、傳染病、金融危機,它都會成長。」

訂單滿手的好日子過了3年多,情況驟變。隨著美國整體經濟下滑,他的客戶紛紛轉單,轉而採購更便宜的中國製毛線球。

此時,他也碰上了另一個抉擇點—有座長年配合的工廠決定停業,老闆要出清所有機器設備。「我過去看,那些古老機台很多都買不到了,賣掉一台就少一台,我就很天真的說:『那賣給我吧!』」

他從貿易跨入製造,卻也從此開始了長達9年、不斷摸索的「黑暗時期」。原來,花式紗的製程繁複,極仰賴老師傅經驗,他卻是從零開始,連工廠電力該配多少、機台如何調整,都得邊問邊學,「前3年,我就是不斷測試、生產、燒錢,做了一堆刷毛紗,一磅都賣不出去。」他坦言。那段練功期,他不僅將過去3年賺的錢全數吐回,甚至連自己的幾間房子,都拿出去抵押。

轉機,終於在2018年出現。一位待在中國花式紗大廠多年、曾掌管400多名員工的台籍老廠長黃志宏,退休回台。

「朋友介紹德鑫給我的時候,我回他:『蛤,現在還有人要做這個喔?』等到我實際去看他的工廠,一看嚇一跳,這規模已經非常大了!」黃志宏回憶。

不甩中國印度低價競爭
研發天然獸毛毛線驚豔市場

原來,在這入不敷出的9年內,台灣花式紗供應鏈紛紛倒閉,釋出大量機台與人才,黃建鑫本著「機器賣掉一台就少一台」、「師傅退休一個就少一點技術」的初衷,咬牙一連接手了4間。不知不覺間,竟讓他變成全台設備最齊、一條龍產線最完整的花式紗廠,「他最難的基礎建設跟人都打底好了,我機台再調整一下,就OK啦!」黃志宏說。

在老師傅們合力協助下,毛線的質與量都大幅提升,但中國、印度的削價競爭仍是最大隱憂。2018年,黃建鑫決定開啟另一項挑戰—勇敢降低傳統化學纖維的比重,全力研發「天然獸毛」毛線。

師傅正操作著花式紡紗機台,將獸毛、化纖等材質混紡成紗線。花式紗廠大量外移後,這樣的機台在台灣已極少見
師傅正操作著花式紡紗機台,將獸毛、化纖等材質混紡成紗線。花式紗廠大量外移後,這樣的機台在台灣已極少見。(攝影者:駱裕隆)

「你做越便宜的東西,人家反而越嫌你貴!更何況,你在台灣做便宜的東西,永遠拚不過中國、印度、巴基斯坦這些國家,」黃建鑫強調。

至於為何選天然獸毛?一來,喀什米爾毛衣等產品,本就是歐洲、日本高端品牌長年愛用的;二來,台灣進口動物纖維是零關稅,在成本上比中國有優勢;三來,天然獸毛不僅價格貴,製造和保存難度也有門檻,例如太濕會發霉,太乾又會引起靜電,造成紗線斷裂。技術高,終端售價自然也能拉高。

目前,德鑫使用蠶絲、羊駝毛等天然獸毛的產品,單價約可高出同業5到20倍,且比重已占總產品量超過6成。他們的客戶,也從中國、韓國,一路延伸到日本。

COVID-19疫情爆發後,德鑫循著與911同樣的邏輯,毛線訂單逆勢大增,去年已損益兩平。更關鍵的是,為他帶來了更多願意回到故鄉的人才。

今年3月加入、曾在中國知名花式紗大廠擔任Burberry、Armani、MaxMara等精品採購窗口長達8年的邱建華,就是其中代表。他曾在海外參展時看過德鑫的天然獸毛毛線,驚訝於:「這種像義大利廠生產的東西,怎麼會是台灣做的?」如今,他擔任德鑫行銷總監,負責直接對接各大精品窗口,而非再透過貿易商銷售。

乍聽之下,這個故事宛如日劇《下町火箭》,一個不怕死的傻瓜,集結了大量不被看好的老工廠與老師傅,最終重獲新生。

雖然營收剛突破1億元大關,它仍面臨員工們平均60歲起跳,傳承棘手問題待克服,但黃建鑫仍保持樂觀:「毛線是從工業革命以來就存在的東西,日本、義大利工廠都能活,沒道理台灣不行啊!我只要盡力留下這個傳統,留下老師傅這群『國寶』,這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