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COVID-19疫情趨緩,各國邊境及防疫措施逐漸開放,吸引不少人將旅遊腳步跨至海外,也使得機場和車站的人流絡繹不絕。身為國門與都市之間的連繫要道,桃園捷運不只是許多旅客選乘的交通工具,近來還引進智慧化的顯示科技,於A12機場第一航廈站建構獨樹一格的場站環境,並帶動旅客服務愈加升級。

連接桃園機場和A12站之間的長廊,可說是搭乘桃園捷運往來機場的必經之路,拖著行李的旅客不停穿梭,也形成發布相關乘車和宣導資訊的最佳場所。因此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智慧顯示產業跨域合作聯盟(SDIA)即相中桃園捷運A12站連接國際機場,具有大量出入境旅客移動的特性,在此將智慧顯示技術化為運輸服務利器。

英特盛科技董事長陳伯綸(右)與桃捷運務處中心副主任謝明融攜手推動智慧移動

桃園大眾捷運公司運務處中心副主任謝明融表示,位於桃捷場站中的資訊露出,像是列車路線與時刻、樓層與設施圖示等,向來多是採用傳統告示方式,即是將資訊內容經設計與印刷輸出後,張貼布置在合適的位置供旅客查閱,卻也顯得單調且死板。甚至當資訊內容調整時,不僅需要重新製作和運送,還得花費人力時間來更換,既不環保、也加重站務人員的工作負擔。

然而如今走進桃捷A12站與桃園機場的連通道,身旁卻浮現出許多以顯示科技打造的資訊看板。比如在車站詢問處前,就是運用彩色電子紙技術的告示牌,除了兼具廣視角、畫面舒適不刺眼等優點,並僅在更換資訊內容時才需耗電、更加節能環保;同時還可透過後台系統經無線傳輸控制播放畫面,讓旅客能獲得最即時的資訊,也省下站務人員手動操作的時間。

接下來隨著腳步映入眼簾的,就是二組LED透明顯示器,分別經吊掛垂於天花板,以及利用貼附方式與現地玻璃結合,可輪播顯示最近車班時間、主要都市天氣等,讓旅客能在行進間輕鬆獲取資訊。業成集團技術長、英特盛科技董事長陳伯綸指出,這項LED透明顯示器技術關鍵,在於整合了軟性薄膜基板與LED,達到高亮度、高穿透、可撓曲且輕薄,並可配合需求設計等多項性能。

LED透明顯示器的通透特性,可減少視覺死角,提高車站的管理安全。

由於一般顯示器不具備穿透性,特別是用於公共空間、尺寸較大時,不但會造成視覺上的阻隔感,設置地點也愈受限制;相對LED透明顯示器在未啟動時,就會像玻璃般難以察覺其存在,即使運作中也能感受到後方動態,因此更容易融入不同的場域空間。例如與玻璃貼合時,就無須破壞既有裝潢或結構,還可維持視野的通透感;或是採吊掛式、屏風式時,更可裝設於人行路徑當中,以利顯示旅客最需要的資訊,並運用科技感創造吸睛效果。

謝明融更提到,LED透明顯示器具有的通透特性,不僅能紓解因場站四周充滿顯示資訊而為旅客帶來的擁擠和壓迫感,而且對站務人員來說,更可減少環境中看不見的死角,便於發現顯示器後方的旅客及設施情況,避免意外或危險產生,進而提高車站的安全管理。

同樣對車站安全管理也很有幫助的,就是結合3D立體影像辨識技術的人流偵測系統,經由紅外線的深度感測,不只能對行經旅客的身形樣態進行分析,提供計算人流數量的功能,更具有可拼接畫面、延伸視角,以及持續利用人工智慧強化學習辨識的高準確性,還能藉由影像去識別化達到保護隱私效果等多種優點。

並在有效的辨識與判斷能力下,謝明融認為,人流偵測系統還可延伸更多用途;例如當現場人潮突然增多時,就可由後台系統快速反應,即時在顯示器上播放提醒旅客的訊息,並通知站務人員應變。另從人流數據的累積與分析,也能得知車站內會有較多人潮的時段,管理單位就可提前調配人力支援疏導;甚至還可掌握車站裡較易聚集人潮的地點,以做為商業利用的評估。

陳伯綸也說,人流偵測系統的技術核心,就是要精準辨識複雜的行為,並成為未來交通場站中更多智慧顯示應用的來源。比如透過影像辨識,就可分辨旅客是否出現跌倒等非正常行為,並示警站務人員協助處理;或像在COVID-19疫情期間,減少接觸成為公共衛生的防疫要點,這時就可運用手勢的偵測,讓旅客在不觸摸螢幕的方式下,仍能操控顯示器以獲得所需資訊,達到服務旅客的目的。

謝明融強調,在現代化的捷運場站中,能夠配置的人員相當有限,不像傳統軌道系統是以投注大量人力來完成服務,因此就更需要創新技術來輔助。就像在桃園捷運A12站導入的各項智慧顯示技術,不僅能使旅客服務更加完備,也能增進車站營運管理的效能,並促進智慧交通運輸的實現。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