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聽了一家年輕的網路公司介紹他們公司的歷史和現有服務。過去幾年中,該團隊市場表現成功,已成為最大的網路技術服務公司之一,並且發展迅速。

台灣人想要免費,日本人卻想付費

在介紹他們的歷史及多元化技術產品時,他們開始更詳細介紹目前國際擴張的狀況。他們提到,幾年前開了日本辦公室。一個與會者隨即詢問,台灣和日本服務方面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團隊很快回答說,台灣的服務是免費的,因為很多人會因為要付費而導致接受度降低了,但在日本,從第一天開始,他們就收取很高的訂閱費,到目前為止,在日本的接受度高於他們的預期。在台灣,他們只能仰賴廣告才能生存,因此必須保持較低的成本支出。

他補充說,日本人的心態非常有趣。只要他們認為你的服務很好或產品品質很高,他們就會期待付錢、希望付錢。

在台灣,經過近5年的嘗試,總體支付意願仍然很低,他們將花更多時間來讓大眾接受並開始習慣一件事,就是當大家需要一個品質很好且需要維持營運的服務,使用者應該要支付合理的市場價格。

支付正確的價格,意味著好公司和壞公司之間將有差異化服務,好的公司將獲得獎勵,以提供更好的服務和保證良好的品質,使所有人受益,並且會讓大家為了免費食物或便宜服務導致的食安或企業醜聞等情況變少。但是他們預測,這種思維還需要很多年努力。

免費的東西,最貴

這次聚會,使我想起了我們最近與許多年輕人的對話。從他們最早的記憶裡,像Facebook或Google這樣的大公司就已經成為日常生活很重要一部份,從搜尋、地圖、社群媒體、通訊軟體、照片應用程式,以及每天都在使用的各種網路服務。

對於圍繞著這些服務成長的新一代,這些服務很多都是免費的,他們每天都在使用這些服務,依靠它們與朋友、家人交流,上網訂食物、看影片或電影,幾乎都是毫不猶豫,就像是他們的第二天性。

由於他們從小就習慣了周圍這些所有服務,有時在聊天時,他們會停頓幾秒鐘,然後問:「我常在想,我們每天使用這些服務,但這些公司如何賺錢?我們上網搜尋、向朋友發消息、與其他國家的朋友通話,這些服務都不會向我們收費,一切都是免費的。但在新聞裡面,這些公司仍然賺很多錢,它們的產品到底是什麼?它們到底賣什麼?」

最簡單的答案就是:他們在賣我們。我們是被販售的產品。

通常,我們所有重要資訊,包括瀏覽器歷史記錄、偏好網站、線下行為、財務背景和信用狀況,都可能會以某種方式被販售。它們會透過這些資料,提供精準廣告投放或市場分析來賺錢,但我們可能沒意識到,或是我們有意識到,但依然開心地雙手奉上資料。整個使用過程中,我們仍然感到開心,因為我們沒為任何東西付費。我們免費提供我們的隱私和所有數據。

在這種情況下那句名言是真的。通常,免費的東西最貴。

我們在台灣應該要及早開始理解和接受,有些重要的服務需要使用者直接付費,以建立一個健康可持續的生態系統,從而讓生活變得更好更健康。從食品安全到醫療服務,我們總是希望儘可能少為這些專業服務付費,但最終,我們依然在付費,有時甚至更貴。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邏輯。企業必須為了生存和維持營運而收取費用,如果消費者不付錢,那麼一定有人付錢,這意味著,其實我們是被出售的人,有人是為購買我們而付錢。我們就是待價而沽的產品。

責任編輯:李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