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多,國內餐飲通路業者密集IPO,除了亞洲藏壽司,其他還有八方雲集、麥味登、CAMA咖啡與路易莎咖啡,都要進入資本市場籌資,把業績攤在投資人面前。

這其中,國內咖啡雙雄頗受矚目,彼此競爭的路易莎與CAMA咖啡將先後掛牌,意味著台灣咖啡市場的蓬勃發展;在星巴克,麥當勞,全聯以及統一超和全家等主要通路的推動下,養出全台為數不少的咖啡愛好者,撐起了這個市場。

不過,咖啡店到底應不應該賣餐點呢?許多人有不同看法,有些人認為當然要賣餐食,如此才能提高毛利率。但也有些人認為咖啡店就應該專注本業,也就是飲料本身,不應該投注心力在風味、品質更難管理的食品上。

對這個長久以來爭執不下的命題,世界咖啡龍頭星巴克的看法是什麼?很簡單:要賣,而且要盡可能多賣!

華爾街日報報導,星巴克宣布將投資1.5億美元(約42億新台幣),在中國華東地區選擇適當地點,興建一座大型烘焙廠,預計供應餐點給鄰近的據點。這項計畫一宣布,便震驚了中國食品業界。

讓我們用同業當例子,就知道星巴克這次投資中國的手筆有多大:台灣全家便利商店2016年投資17億新台幣,轉投資成立了「福比麵包」,經過一段摸索期,福比麵包3年內轉虧為盈;目前福比麵包以4條產線運作、每日產能約30萬顆,而且還有擴產的空間,自行研發的「匠吐司」,更成為招牌商品。有8成顧客消費全家麵包同時,還會購買其他商品,顯示麵包已成為全家的「帶路雞」,公司大大補強了這塊重要市場,一舉改善以往要由競爭對手統一集團供應麵包的尷尬局面。

如果以福比麵包的規模估算,星巴克華東烘焙廠每日生產的麵包將多達75萬顆,這些新鮮噴香的麵包,必然是星巴克除現煮咖啡及茶飲外,另一個鞏固中國市場的祕密武器。畢竟,由統一超苦心經營多年的華東地區及大上海地區,可是全中國消費力最高的主戰場。

截至去年12月底為止的財務季度,星巴克營收為67億美元,年衰退5%,但中國市場的同店銷售則是增加5%。這數字得來不易,畢竟在疫情橫掃全球之際,至今全球門市仍有不少被迫關門,而中國市場的分店雖然在去年上半年大量關門,但疫情控制後,市場相對回復得較早,所以中國地區營收才能維持成長,只是為了防疫,外送需求大增。

星巴克選擇開店位置的眼光向來極為精準,但也無法逆轉此一趨勢,好在公司先前便轉向擁抱外送業務,才能及時扳回一城。

從星巴克的改革行動,筆者認為,餐飲類股在巴菲特眼中「沒有護城河」的弱勢,再次被印證。因為疫情底下,餐飲業者一方面要大步數位轉型,加入費用高昂的外送平台,還要維持食品安全與風味不走樣,在在都是成本,偏偏餐飲類股的毛利率難稱理想,因此在全球新冠疫情大致得到控制之前,投資人對餐飲類股或許都不能太過有信心。

*本文獲風傳媒授權轉載,原文:咖啡店到底應不應該順帶賣麵包點心?星巴克:要,還要用力賣!

責任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