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這個概念最近很火。

作為其關鍵支撐技術,VR和AR最近又開始熱了起來。VR和AR的區別在於,VR是一個大大的頭盔,罩住雙眼,讓我們完全沉浸在頭盔裡的虛擬世界中。AR更像是一個眼鏡,鏡片是兩塊透明的顯示器,戴上後不但能看見現實中的物體,還能在其基礎上疊加新的訊息。

這兩年,發展最快的是VR。Facebook推出的Oculus Quest 2成了現象級產品,佐伯格更是藉著這個熱潮要把Facebook從社交媒體公司轉變成元宇宙公司,VR應用端的生態發育的也比較快,遊戲、教育、社交等領域都有新產品出來。不過AR設備進展較為緩慢,目前商業化成功的只有微軟的HoloLens AR頭盔,而且主要應用於軍事領域,面向消費者的產品還不多。

消費電子巨頭蘋果公司,曾多次暗示會發布自己的AR眼鏡。今年6月的開發者大會前,蘋果就放出一張宣傳海報,其中的卡通人物帶著眼鏡,鏡片中若隱若現地運行著應用程式。

庫克為何不用「元宇宙」這個詞?

最近,庫克接受記者採訪時,被問及元宇宙話題,他的回答很有理科男的味道:「我們只叫它AR,對元宇宙概念肯定有不同的說法,但我會遠離那些流行概念!」

在科技特訓營中,我們詳細討論過元宇宙的話題,現在蹭概念的企業很多,一款遊戲、社交APP也標榜自己是元宇宙,不過元宇宙也確實不只是AR,庫克之所以這麼說,應該也是在為之後推出相關產品做好準備。

只是從2018年開始,就經常有各種消息暗示,下一年蘋果便會推出震驚四座的AR眼鏡了,可是消費者們等得花兒都謝了,還沒等到。

AR眼鏡現在有兩個難點,一個是光學成像技術。與我們在iPhone和iPad上用的AR軟體不同,AR眼鏡的鏡片距離眼球只有一兩公分,如何在近距離的條件下良好成像是個難題。

二是基於強大演算能力的圖像識別與建模的能力。目前市面上一些AR眼鏡,戴上後,只能在現實世界中添加一個影像顯示窗口,缺乏對周圍環境的感知與識別,更無法實現虛實的完美疊加。也就是說,我想在現實的桌面上放上一個虛擬的水杯都無法實現。

科技企業成長4階段,AR走到哪?

可是AR創業公司們可沒有閒著,以上的技術難點正在被逐步解決。最近中國AR硬體公司Nreal完成了C輪超過1億美元的融資。這家公司的產品據說在韓國比較知名,中國國內聽說和見到的不多。雖然在中國知名度不高,但是投資方的陣容強大,參與者有蔚來資本、快手、高瓴創投、紅杉資本等著名機構。

Nreal成立於2017年,從他們的宣傳片上看,其產品的光學成像技術已經較為成熟,也具備一定的的空間感知能力。京東上有他們的產品,價格在人民幣1萬7、8千元,看來還沒過量產關,這個價格肯定不能引爆市場。

我們將科技企業的成長分為科研、研發、量產和市場四個階段。現在很多AR企業正在努力邁過量產難關,過了這個關,產量上去,價格下來,全面推向市場就指日可待了。

在應用端,現在已經有很多企業引入AR技術來提升效率了。著名的通用電氣公司,已經使用AR技術,讓工人在機車維護時,查看任務清單和維護說明。這樣一來,每小時維護任務的數量大幅增加了59%。

今年4月7日的要聞評論中,我分析了微軟給美軍提供12萬套HoloLens AR頭盔的新聞,我當時判斷AR的風口快來了。現在看來,確實如此,設備端已經有了較為優秀的產品,應用端有大量的需求有待被滿足。而未來的世界又一定是虛擬和現實充分融合的,也就是我們一直強調的Cyber-Phyical System,網宇實體系統。

所以AR眼鏡就成為了現實中的人們與虛擬世界交互的基礎設施,重要性不言而喻。AR眼鏡的量產就成了這個產業最值得關注的重大事件。

9月15號蘋果的發表會後,我寫了一篇要聞評論,我說今年是蘋果的小年,因為推出的幾款產品都只是小幅升級,缺乏亮點。判斷近期是否是蘋果大年的標準之一,就是何時推出AR眼鏡。蘋果的套路是在技術已經相對成熟的階段再推出產品,雷射雷達、5G都是如此。但AR產業如今正在快速成熟,留給企業的機會窗口轉瞬即逝。

最近聽到了一個說法,蘋果之前每年都要有大批的工程師到中國,協調供應鏈的生產和品質控制。Covid-19導致國際旅行中斷,蘋果內部的工程師們,就成功利用自己的AR設備解決了全球供應鏈的管理問題。這個事情是AR價值的佐證,可見庫克瞄準AR發力的決心應該是真的。我們也希望蘋果能推出一款讓人們眼前一亮的AR眼鏡,就像當年推出iPhone一樣,成為一個時代引領者。

時間不等人,如果遲遲不能推出AR設備,那麼蘋果很可能將錯過這波產業浪潮,即便是很早就開始了相關領域的研發。因為新的創業公司正在奪路狂奔,AR技術和產品的更迭速度明顯加快,蘋果再不積極應對,先發優勢就丟了!

*本文獲微信公眾號「全球風口」(ID:haiyinwangyuquan)授權轉載,原文:AR新軍融資超億美元,再不推出AR眼鏡,蘋果可能要出局!

責任編輯:李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