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講到兩個詞時,美國銀行業腦中會立刻警鈴大作:沃爾瑪、銀行。

沃爾瑪跟銀行有什麼關聯?日前,這間全球最大超市從投資銀行高盛(Goldman Sachs)那邊挖角兩名老將,加入沃爾瑪旗下才剛成立的金融新創公司,華爾街大感震驚。

今年1月時,沃爾瑪宣布,和創投公司Ribbit Capital合資成立公司,由沃爾瑪持有大多股份,要提供金融產品。不過,沃爾瑪沒有披露公司名、產品何時上市等訊息,保密到家。外界只知道,沃爾瑪財務長以及美國分公司執行長都將是該公司董事會成員。

沃爾瑪挖角,成華爾街傳統銀行一大挫敗

而現在,沃爾瑪一次挖走華爾街傳統銀行高盛兩名高層,代表沃爾瑪不僅認真想要進軍金融,而且它的野心可能侵蝕銀行地盤。

對高盛來說,被挖走的兩名人才都非常具有代表性,成高盛一大挫敗。伊斯梅爾(Omer Ismail)原本是高盛消費銀行Marcus的領頭負責人,他已經在高盛待了20個年頭,被譽為該公司背後的關鍵支柱,他協助制定Marcus的計畫、推動高盛正式進軍數位銀行,是高盛30年來最重大的策略轉向之一。

2019年蘋果發行信用卡Apple Card,高盛作為發卡行,僅一個半月就替用戶發放100億美元的信用額度,另一位被沃爾瑪挖角的史塔克(David Stark)正是此合作關係的背後重要推手。

更要緊的是,伊斯梅爾和史塔克前一陣子才在高盛被升職、指派更重要的任務,要讓Marcus跟更多企業合作,包括亞馬遜、捷藍航空(JetBlue)、甚至本來也計畫要跟沃爾瑪合作。

美國放寬規定,沃爾瑪「銀行」野心捲土重來

金融新創之所以能夠對實體銀行構成威脅,在於其避開實體成本,改用網站或電話提供低成本的產品。

實際上,這並不是沃爾瑪第一次觸動銀行業的敏感神經。一般來說,非金融機構在美國被禁止擁有銀行,但2005年時沃爾瑪遞交文件、申請成為「工業貸款公司」,這是一種特殊銀行執照,允許特定公司借錢給客戶。當時,沃爾瑪的舉動馬上面臨銀行業強烈抗議,2007年沃爾瑪撤銷申請。

去年12月,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批准了一項關於工業貸款公司的最終規則,使非金融大企業更容易取得銀行執照,同時得以避開專業金融機構的資本和流動性規定。

龐大顧客數量是沃爾瑪「銀行」最珍貴資產

沃爾瑪1月時表示,金融新創公司將結合「自身的零售知識與規模、以及Ribbit的金融科技專業」服務顧客。

規模絕對是沃爾瑪的最大優勢,它在美國擁有1億5千萬顧客、5,300間實體店面,如果它真的要做銀行業務,它的顧客基礎和實體分支會超過摩根大通、美國銀行、富國等大銀行。

調研公司M Science分析師湯姆林森(John Tomlinson)表示,沃爾瑪的目標是善用它和全球顧客建立的緊密關係,並用來變現。M Science估算,人們平均走進沃爾瑪店面、使用沃爾瑪網站的頻率大約是每年30次,是造訪另一零售商Target的雙倍。

之前,沃爾瑪已經提供了一些金融服務,例如預付記帳卡,顧客可以儲值並用於購物。對於那些信用記錄歷史不佳的人來說,該卡是一種選擇,不怕透支、免月租費且沒有最低餘額限制。

這成為沃爾瑪另一個優勢,監管機構和國會議員越來越擔心,銀行向消費者收取過多佣金,而沃爾瑪大多業務的「可負擔」訴求有助於它說服這些監管者。

(參考來源:CNBCBloombergBloomberg(2)Financial Times

核稿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