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由美國總統川普掀起的股市關稅海嘯、一檔不到三年就下市的ETF、一群營業員的匿名檢舉,讓近幾年在台灣紅透半變天的ETF投資領域,浮現出了諸多檢討聲浪,這項一直被廣大投資人視為投資聖杯的商品市場,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二○二四年,在AI題材催化下,台灣加權指數全年上漲二八.五%,當時,全台整體ETF規模在四年內成長了八倍,資金瘋狂湧入,給了投資人一種「越買越漲」的心理與信心。

不過今年,川普的政策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徹底地反轉了原先的市場熱度。

台股光是在四月,就寫下了史上單日最大跌點紀錄,股市上沖下洗,也動搖了投資人的信心,以及在同期間進行申購與上市ETF的登板表現。

今年已四檔申請下市
去年65%股票型漲輸大盤

二○二五年還沒過半,就出現了包含新光標普電動車在內等四檔ETF申請下市的情況,也引起基層券商營業員質疑:ETF商品發行是否過度氾濫?

從發行數量來看,ETF在台灣,確實是一個正在狂飆、急速成長的市場。

攤開數據,在二○二四年,全台共新成立了三十五檔ETF,數量是前一年兩倍。

而單看二五年,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