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報稅季來臨,許多人都遇到搞不清楚申報所得稅扶養親屬的情況,究竟如何申報扶養父母、父母有收入的話還能列為受扶養人嗎?
2024扶養扣除額是多少?
扶養親屬扣除額,是每年申報所得稅時,可列舉的扶養親屬免稅額度。與扶養長輩有關報稅項目,包含:免稅額、基本生活費差額、列舉扣除額、特別扣除額等。以下整理成表格:
項目 | 扣除額度 |
免稅額 | 70歲以下:9.7萬元 70歲以上:14.5萬元 |
薪資特別扣除額(捐贈、保險、醫藥費) | 21.8萬元 |
長期照顧特別扣除 | 12萬元起 |
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 | 21.8萬 |
基本生活費 | 21萬元 |
成為扶養親屬條件是什麼?
可列為扶養親屬的族群共有4類:

1.直系尊親屬(祖父母、父母)
- 年滿60歲:可直接列報。
- 未滿60歲:申報年度所得未超過基本生活費(20.2萬),須無謀生能力。
注意:若兄弟姊妹2人以上共同扶養直系尊親屬,應由兄弟姊妹間協議,由其中1人申報扶養親屬扣除額,記得不要重複申報。
另外,財政部提醒,直系尊親屬及兄弟姊妹的受扶養人,必須連續2年被納稅義務人或其配偶列報扶養,到第3年才能在報稅系統查詢到資料,不需再自行新增。
2.子女
- 未滿18歲:可直接列報。
- 年滿18歲:須在校就學、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
注意:申請扶養子女扣除額時,需注意子女要就讀具備正式學籍的學校,才屬於就學資格。
3.同胞兄弟姊妹
- 未滿18歲:可直接列報。
- 年滿18歲:須在校就學、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
4.其他親屬或家屬(叔、伯、舅、姪、甥、孫等)
- 未滿18歲:同居一家永久共同生活,且具家長、家屬關係,互負扶養義務且確實有扶養事實。
- 年滿18歲:除符合上述條件外,還須符合在校就學、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
注意:申報時,申報人與受扶養者須同居生活,若非同一戶籍者,須提出受扶養切結書。
另外,關於「無謀生能力」的定義,財政部說明如下:
- 身體、精神、智能障礙、重大疾病就醫療養或須長期治療等,取得醫院證明且不能自謀生活或無能力從事工作。
- 符合長照扣除額規定且不能自謀生活或無能力從事工作。
- 受監護宣告,尚未撤銷。
- 未滿60歲直系尊親屬:當年度所得額不超過113年度每人基本生活費21萬元,或領有身心障礙證明,或為精神衛生法第3條第4款規定的病人。
如何申報扶養父母?
在申報綜合所得稅時,新增扶養親屬需驗證親屬身份。
步驟1:填寫扶養親屬資料

以下分為電腦線上報稅及手機報稅:
電腦線上申報
想要申報扶養父母親,在綜合所得稅申報系統中的步驟一第2項——申報扶養親屬頁面,點選新增【扶養親屬資料】,填寫你要報扶養的父母親姓名、身分證字號、出生年(民國)、稱謂,以及扣除額資料。
手機報稅
新增【扶養親屬資料】,確認聯絡方式後按下一步,再驗證親屬帶入所得扣除額。
步驟2:驗證親屬身份

電腦線上報稅
使用電腦線上報稅,驗證親屬身份時可透過以下6種方式:
- 行動電話認證
- 戶口名簿戶號+查詢碼
- 行動自然人憑證
- 已註冊健保卡:初次註冊可至健保署網站、健保快易通App或各分署註冊
- 自然人憑證:初次申請請至鄰近戶政事務所辦理
- 電子憑證:金融機構經財政部核准的憑證
手機報稅
使用手機報稅,驗證身份時可透過以下3種方式:
- 行動電話認證:親屬身分證字號、手機門號、電信業者、健保卡卡號
- 戶口名簿戶號+查詢碼:親屬身分證字號、戶號、查詢碼、出生年月日
- 行動自然人憑證:手機指紋或臉部辨識
報稅扶養親屬常見問題
1.父母有收入可以報扶養嗎?
A:看父母年紀,如果父母60歲以上、有收入,可報扶養。
根據財政部說明:納稅義務人可以申報扶養本人和配偶的「年滿60歲」或「未滿60歲但無謀生能力」的直系尊親屬。
如果受扶養的直系尊親屬已經年滿60歲,申報時不需要檢附證明文件,只要把基本資料填寫清楚就可以,因此父母有所得子女仍可申報扶養。
但需注意:扶養親屬的所得,會併入申報人的所得總額一起計算。因此,若60歲以上父母的投資收入或退休金較高,列為扶養親屬不一定比較划算。建議是親屬的所得低於「免稅額」和「適用扣除額」再列為扶養親屬。
如果未滿60歲,符合下列情況,就可以認定是無謀生能力,可以申報扶養:
1.申報年度的全年所得,未超過財政部公告之每人基本生活費用金額(113年度為20.2萬元),即被認定是無謀生能力,准予列報扶養。
2.領有身心障礙證明,或符合《精神衛生法》第3條第4款規定的病人。
2.可以只申報扶養父母其中一人嗎?
A:視情況而定。
如果父母之一符合財政部規定「年滿60歲」或「未滿60歲但無謀生能力」,另一位則不符合受扶養人資格,這種情況可以只申報扶養父母其中一人,另一位單獨申報。
3.民法成年年齡下修後,年滿18歲子女可以申報扶養嗎?
A:可以。
如果年滿18歲子女仍有在學資格,如大學日夜間部、國外留學(具有正式學籍)及軍校等,能提供正式學籍的學校,就可列為受扶養人。
另一種情況,則是符合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資格。
4.失業子女可以申報扶養嗎?
A:不能。
即使子女失業在家,沒有就學,不能列報受為扶養親屬。
符合受撫養子女的條件為:未滿20歲的子女、超過20歲但具備在學資格、符合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
另外要注意,教育部目前沒有承認中國學歷,如果年滿20歲的子女在中國唸書,不能列為受扶養親屬。
5.扶養親屬需要同居且同戶籍嗎?
A:需看申報扶養對象是誰。
財政部說明,若為直系尊親屬、子女、兄弟姐妹,不必與納稅義務人在同一戶籍,也不須同居在一起,只要有扶養的事實就可以申報扶養。
若為其他親屬或家屬(叔、伯、舅、姪、甥、孫等),申報受扶養的親屬,不必與納稅義務人同一戶籍,但需提出受扶養切結書,且必須同居,確實受到扶養。
資料來源:財政部
核稿編輯:陳虹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