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適合當存股標的嗎?

曾有投資人問我:「存了滿手的元大石油ETF,要下市了該怎麼辦?」我問他為什麼會選擇這支ETF當存股標的?「我看了很多ETF存股的書,不就代表ETF很適合存股?」投資最怕的不是什麼都不懂,而是一知半解就開始投資。

許多人只聽到「ETF可以存股」就盲目投資,卻沒有深入了解並非每一種ETF都適合作為存股標的。ETF存股當然有其優勢,可以省去選股的麻煩,還能分散風險,但如果選擇像槓桿型ETF或主題型ETF,有可能不僅存不到股,還會面臨很大的虧損甚至遭到下市清算。

不適合存股的ETF

一、主題型ETF

以產業為主題的ETF風險較高,這是因為產業興衰的變化快速,現在熱門的產業不知能紅多久,萬一鎖定的產業走向衰退,那麼ETF的股價長期來看就可能愈走愈低。再者,這類型ETF較少配股息,本身就不符合存股領股息的條件。

二、槓桿型ETF

主要以衍生性金融商品來追蹤指數,ETF的淨值長期下來會因為衍生性商品的平倉、轉倉過程而受到影響,因此操作上應以短線進出為主,不適合長線存股。加上沒有配發股利,不符合存股的條件。

適合存股的ETF

一、債券型ETF

波動較小,而且有穩定配息,最安穩的公債ETF配息率約在1至2%之間,投資等級債ETF的配息率約3至5%之間,風險較高的高收益債ETF配息率則約5至6%。有些ETF甚至採取月月配息的機制,例如「中信高評級公司債」(00772B)、「中信優先金融債」(00773B),對於現金流需求較大的投資人來說,每個月都有股息收入可運用。

二、股票指數型ETF

這種ETF已經透過分散股票布局來降低風險,安全性比存單一個股更安全,這也是存股ETF更讓人放心的地方。就像投資人如果想投資台積電(2330),但投資單一個股就必須承擔相對高的風險,這時可以投資市場上討論度最高的存股ETF,像是「元大台灣50」(0050),台積電占該基金權重高達近50%,另外50%就分散投資在其他大型權值股,如此就可以分散投資單一個股的風險,也能享受到台積電個股漲勢帶來的獲利。

但若以分散投資風險的角度來看,我比較建議選擇個股權重分散更平均的ETF,例如同樣是永續概念的ETF就有三家,分別是「國泰永續高股息ETF」(00878)、「元大台灣ESG永續ETF」(00850)、「富邦公司治理ETF」(00692),但前十大成分股所占比重就不同,元大和富邦的ETF中的台積電占比分別高達35.73%、41.38%,國泰ETF第一大權重的仁寶(2324)僅占4.16%,且前十大成分股的權重都滿平均,相對來說會更適合當做存股標的(參考下表)。

為什麼主題型ETF的風險比較高?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近幾年出現許多以科技產業為主的主題型ETF。這類型商品和一般追蹤大盤指數的ETF不同,大盤指數型的ETF就是很被動的商品,純粹追蹤指數布局成分股,而科技產業主題式的ETF由於具有明確性且投資範圍限定,反而比較像是非被動型的商品,卻又有積極策略布局的概念。

這類型的商品比較適合對科技產業陌生或對單獨選股有障礙,但又看好這些產業前景、想在產業起風時跟上風潮的投資人;又或者本身就想投資某一檔個股,但基於風險分散的概念,所以選擇了這種主題型ETF。

2020年以來,便有多家投信發行了5G題材的ETF,像是「元大未來關鍵材科技ETF」(00876)、「元大全球未來通訊」(00861)、「國泰台灣5G+ETF」(00881)、「復華中國5G」(00877)等。

就目前的時間點來看,與5G產業相關的個股展望性都很樂觀,但我們也知道,科技發展變化快速,現在熱門的產業不保證未來一定好,甚至有人喊出6G的技術,而這些持股還集中在5G相關企業,如果最後5G沒有如市場預期帶來龐大商機,這類型ETF面臨的挑戰與風險自然比較高。

另外像是「統一FANG+ETF」(00757)所追蹤的尖牙股指數,成分股僅十檔,相當集中,相對於其他股票型ETF可能分散布局在三十至五十檔個股。

由於持股集中,鎖定的都是在美股掛牌的科技龍頭股,像是Facebook、Apple、Amazon、Netflix及Alphabet(Google)等,自2018年掛牌以來,正好遇到美股持續創歷史新高的多頭行情,使得這檔ETF的股價至2020年底已經大漲一倍。潛在風險也要多加留意,像是2020年3月時因新冠肺炎引發的全球股災,美國科技股大幅走跌,這檔ETF在短短一個月內就暴跌了逾30%(參考下圖)。

書籍簡介

趨勢投資高手的88堂台股必修課:從觀念到分析,從選股術到心理戰,帶你買進利多大未來

作者: 胡毓棠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21/01/27

作者簡介

胡毓棠

  台北大學統計系、政治大學國貿研究所畢業。目前任職於亞洲證券投顧公司,為證券、期貨之雙證照分析師,同時也是許多財經節目的固定嘉賓。

  從小遊走券商營業大廳,深受電視牆上跳動的天文數字所吸引,大學一畢業就投身證券業。認為股票市場是一門科學,買賣操作又是一門藝術,憑藉對產業的深入研究與洞察,擅長結合科學與藝術、將之化繁為簡。加上對股市的極高敏感度,具備領先市場的靈敏嗅覺,往往能從動盪股市中挖掘出優質潛力股。

責任編輯:梁喆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