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的女兒今年剛滿18歲,即將上大學。和許多家長一樣,當孩子即將離家、住進宿舍時,他們決定要給孩子一張信用卡。這通常是孩子人生中第一張信用卡,通常是為了應對緊急情況,同時也讓他們開始習慣承擔財務責任,訓練他們未來要記得付信用卡帳單。

最近聽好友開玩笑說,頭幾個月,她女兒還不習慣這突如其來的責任,也還沒意識到自己的消費能力,經常積累了很多卡費,到了月底,卻又常忘記告訴父母,也沒有自己去付卡費。

對年輕人來說,這是人生第一次面臨這種責任。無法全然理解財務責任、忘記償還信用卡帳單,這些都不是罕見狀況。但不付清帳單,債務會像滾雪球一樣迅速上升,對即將展開的青年職涯來說,複利很快就會成為一個巨大負擔。

那幾個月,不管好友怎麼努力跟女兒解釋,女兒似乎都不那麼在意。「有什麼大不了的?」她總會問。「又不是很多錢,只要我記得在一定時間內還清,不會有什麼傷害。」「有那麼嚴重嗎?會造成什麼我不知道的傷害或後遺症嗎?」

你手中的信用卡,會加劇貧富落差?

10多年前,我還在念商學院時,金融系有一門講授當前金融體系的起源和政策演變的課程。一次課堂上,教授在最後30分鐘解釋了信用卡的起源、政策演變及其對社會的長期影響。當時美國有一項研究指出,信用卡使用頻率過高,可能會對社會產生長期的負面影響,同時間接加劇社會不平等。

多數人在選擇信用卡時,都會仔細比較優惠、獎勵,像是2%現金回饋、免費飛行里程、飛機座位或飯店房間免費升級、音樂會或機場的VIP福利等。試想,這些優惠都如此慷慨美好,到底是誰為它們買單呢?

當然,多數人的假設是,商家透過越來越方便的交易方式,鼓勵消費者花更多錢,銀行也因此會向商家/企業收取更多服務費。消費金額成長,商家營收成長、銀行也藉此賺到更多服務費,這應該是個雙贏局面。所以沒有人真的吃虧,對吧?

那天下午,教授給我們看了一份研究,其中顯示了一個非常不同的情景:實際上,長遠來看,信用卡服務費和獎勵計劃作為中介,將財富從窮人轉移到富人,導致了嚴重的收入不平等。

以低收入戶,「補貼」黑卡用戶

為何如此?信用卡在我們的生活中那麼普遍,幾乎隨處可見,以至於我們很難想像它對社會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

舉例來說,商家通常不會為了回收服務費和獎勵成本,對信用卡用戶收取更高價格,而是對所有消費者加價以支付費用。換言之,支付現金的人,也要以同樣費用購買商品。支付現金的人,通常是財務實力和背景較差,無法以金卡或黑卡級別獲得豐厚獎勵的人。當那些擁有金卡、黑卡的消費者,一邊刷卡一邊享受優惠時,以現金支付的人,卻要付出「完全相同」的價格。

據統計,高收入消費者大多是獲得信用卡獎勵、飛行常客里程,和機場貴賓室服務的消費者。長遠來看,信用卡獎勵機制會將低收入消費者的財富轉移到高收入消費者。

此外,由於低收入用戶常不會繳清卡費,所須支付的信用卡滯納金或累積利息因此增多,而高收入用戶卻大多能按時付款,不會被罰款。曾有研究指出,銀行83%信用卡收入來自低收入者。經常拖欠卡費的人,積累了大量的利息,幾年後就會陷入債務麻煩而無力償還。

事實上,根據該研究,高收入家庭每年幾乎都會透過不同的福利或獎勵形式「被支付」超過1000美元,好讓他們繼續使用同一張信用卡。而那些收入較低的家庭,每年收到的獎勵則少得多,或甚至要「付費」使用信用卡。因此,從許多方面來看,信用卡的獎勵機制,往往是以低收入家庭「補貼」高收入消費者。

當天課程結束時,教授強調,複利在多年積累之後,可能會產生嚴重問題,最終,個人、企業、政策制定者,都需要意識到這個問題。也許在未來,面對這個日益嚴重的問題,我們會需要有更嚴謹的政策或監理法規。但至少,對於剛開始學習財務責任的年輕人來說,要理解不同財務背景與信用卡費用之間的關聯,這堂課給出了非常清楚的解釋。

信用卡非常方便,但世上沒有什麼東西是免費的。儘早為我們所做的決定和行動,維持健全有力的財務責任,這點至關重要。

回到開頭好友女兒提出的疑問,卡費不高,延遲繳款看起來的確沒什麼害處。但長遠來看,我們的一次不小心、幾次不負責任,可能就會白白浪費家人辛苦賺來的金錢,並間接補貼了,某個你不認識的人的下一個假期或商務艙升等。

責任編輯:李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