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坐在冷板凳上的大宗商品近期表現火熱,報酬率多年來首次超越大部分股票指數,我們是否正在歷經商品市場另一個「超級循環」?受惠五大原因驅動,施羅德投資集團看好大宗商品持續成長,建議投資人聚焦於此。

2020年代初與2000年初之間有幾個相似之處,像是全球對商品市場的低度投資,石油、天然氣和全球採礦業的資本支出,自2011年以來已經下滑大約40%。

當然,其中也有一些關鍵差異。舉例來說,就算價格上揚,對於氣候變化議題的關注,持續限制石化燃料投資,導致供給不足。此外,日益增加的地緣政治緊張情勢,也會衝擊農業、金屬的供應鏈,甚至引發戰略性囤積。

施羅德認為,投資人現在應該聚焦大宗商品,受惠以下五大原因,未來持續看漲。

一、便宜的商品

商品的評價很便宜,這不只是與股票比較,由如下圖所示,相較於歷史也是如此。

施羅德指出,這背後有些原因,例如1990年代末期的熊市,市場對商品低度投資,緊接著卻迎來2000年代初期中國的興起,造成商品市場大多頭循環。

「我們認為這樣的成因將會再次發生。」施羅德認為,邁入後疫情時代,世界各國政府的刺激財政政策、寬鬆貨幣環境,會對商品市場帶來利多。

(來源:施羅德投資集團)

二、通膨正要來臨

為了因應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全球主要央行試圖透過量化寬鬆(QE)這個非傳統的政策來挽救經濟。過去10年,雖然這個政策促使金融資產表現優於實質資產,但對商品而言卻是負面並且帶來通縮,「然而,純粹的量化寬鬆時代現在已經結束。」

施羅德指出,過去12個月,我們看到全球主要央行結合非正規的貨幣與財政政策來應對新冠肺炎,這些方案的速度與規模前所未見。相較於2008年,已經實施數兆美元財政擴張,包括直接向家庭與企業提供資金。

一些國家的財政赤字已經超出GDP的15%,這是戰時以來從未見過的情況,而在現有的負債規模下,政府採行放寬通膨目標的政策,面對通膨即將到來,這當然有利於商品市場。(延伸閱讀:風評:1.9兆美元的憂喜與風險

三、加速對商品的需求

隨著世界開始轉向電動車與再生能源,能源轉型將在未來幾年看到對金屬的需求急遽增加。以銅為例,主要運用在電動車電池,以及相關充電設備所使用的開關上。

施羅德預期,其他商品在未來幾年也會快速上漲,尤其在中國的推動下,對於玉米、黃豆和豬肉等農業商品的需求可能上揚。

此外,在新冠肺炎期間,供應鏈因為出口限制遭受中斷,許多國家開始建立糧食戰略儲備,尤其是小麥,藉此降低對進口的依賴。

四、低度投資可能帶來下一輪商品循環

低度投資總是在下一輪商品循環之前出現,比起過去幾年,主要綜合性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的資本投資直接腰斬,銅業的資本支出也大幅下滑。

施羅德認為,唯一能夠在這些產業中刺激投資的是價格上漲,即便只有一半的需求出現,一旦供給不足,就會推升價格並刺激投資。

五、預期美元持續貶值

聯準會大舉灑鈔救市,因此抑制美元表現。施羅德分析,如果Fed在危機中都採取無限量供應美元的政策,投資人將會轉而尋找更有吸引力的投資標的,例如歐元。(延伸閱讀:美國公債殖利率飆升,股市暴漲又暴跌!想要好好存退休金的你,應該感到擔心嗎?

對於美國雙赤字(財政赤字與經常帳赤字)的憂慮也會助長美元貶勢,隨著歐洲政府主動刺激經濟活動,使得歐元實力增強,美元重要的「儲備」貨幣地位可能減弱。

「弱勢美元無疑地對商品有利。」施羅德強調,雖然大部分的商品是在新興市場生產,但通常以美元計價,當美元走弱,以美元計價的這些商品價格就會上漲。

ESG投資人如何看待?

施羅德也提到,部分關注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的投資人可能不願意投資商品,就像他們不會投資能源股一樣。

然而,其中一些商品(尤其是金屬)對於確保能源轉型和過渡到低碳經濟至關重要。銅或鎳的供給不足,將對開發電動車電池,或對太陽能的連結電網造成問題,「商品仍是必需品,在全球經濟運作中不可或缺。」

*本文獲風傳媒授權轉載,原文:漲得比股票還兇!通膨來襲、美元貶值…大宗商品市場迎來「超級循環」?

責任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