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阻斷面對面的接觸,讓全台近40萬名壽險業務員的生計,陷入史上最大危機。

去年全體壽險業的新契約保費衰退28%,但今年在投資型保單、醫療險熱賣的帶動下,前4月新契約保費終於恢復成長,讓佣金收入縮水的壽險業務員看到曙光,不料一場疫情,讓他們再陷絕望。

富邦人壽富兆通訊處,最近率同業之先,利用視訊幫客戶投保。該處處經理廖京鵬回憶當時,「上半年醫療險大賣,夥伴們原本士氣高昂,覺得今年業績一定大好!」許多原本談好的案子,只差客戶簽名的臨門一腳,疫情爆發後,客戶跟業務員說:「我們先不要碰面,晚點再說吧!」只能無限期拖延。

數十年來,台灣的法規要求人身保險成交時,業務員要親晤保戶,並取得簽名。

這項制度的本意,是確認投保當事人的真實身分,避免道德風險;在要保文件上親簽,則是為了確保當事人的真實購買意願,避免消費糾紛。

但疫情阻絕了人與人之間的接觸,這項制度反倒扼殺了業務員的生計。

轉機出現在5月19日。當天有新聞報導稱,金管會評估開放視訊簽約,即業務員不用見到客戶本人、也不用當面取得客戶簽名,透過視訊確認客戶身分以及簽名後,即可完成投保。

「我看到(新聞)第一個反應是:有救了!」廖京鵬回憶,但他又煩惱,就算能透過視訊投保及簽約,但壽險業務員仰賴人際互動甚深,早年的超級壽險業務員,會鎖定一條街,然後從這條街的第一個住戶,拜訪到最後一個住戶,周而復始的維繫關係。如今見不到客戶,生意該怎麼做?

於是,他詢問一名新加坡壽險同業,新加坡去年實施視訊簽約,對方說,他的公司採行視訊簽約後,業績最好的前25%業務員,平均佣金從新加坡幣8萬元,竟躍增近一倍至新加坡幣15萬元。

「我聽到這個數字嚇了一跳!」廖京鵬說,這名同業的說法是,透過視訊簽約,業務員不用為了見客戶一面,或取得客戶簽名而東奔西走。省下來的時間,反而可以跟客戶做更多的互動、聯繫,開拓更多商機。

第一時間實際演練
文件列印、視訊操作成挑戰

改視訊簽約,保險員可做更多事!

過去》大量時間花在交通與行政
一天活動
25%:進辦公室開早會
25%:返回辦公室處理其他事務,如訓練、開會
25%:在約定地點向客戶說明規畫建議,並簽署相關要保文件
12.5%:將客戶要保文件送至公司指定的收件地點
12.5%:驅車前往與客戶約定地點
占一天工作8小時比率(%)

現在》有更多時間服務、寫文章提升專業度
一天活動
39.75%:處理其他事務,如在臉書粉絲團寫保險知識文章
25%:透過電話或視訊回應客戶需要、分享保險資訊
18.75%:透過視訊參與早會
12.5%:以通訊軟體向客戶說明規畫建議
2%:透過視訊協助保戶投保
2%:整理客戶視訊投保文件,並用e-mail回傳總公司

資料來源:富邦人壽 整理:韓化宇


受到新加坡成功經驗鼓舞,他向團隊傳達兩個觀念:第一,視訊簽約最主要目的,是確保每一個人的安全;第二,根據新加坡經驗,業務員雖然見不到客戶,業績卻不減反增,意味著「零接觸」不但不是業績成長的阻礙,反而是助力。

將團隊的戰力重新上緊發條後,5月25日晚間,金管會宣布,在疫情三級警戒期間,允許開放視訊簽約。隔天下午4點,廖京鵬立即召集團隊線上開會,實際演練視訊簽約的步驟流程。

他們要克服的問題,包括客戶家中若無印表機,要保文件怎麼給客戶?他們想到,給客戶ibon列印碼,請客戶去7-Eleven列印;客戶若是不急,也可以用郵寄的方式給客戶。

文件列印出來後,又發現並非人人家中都有電腦,最方便的視訊工具就是手機,他們趕緊實際操作,如何開啟手機視訊功能、如何啟動手機的畫面錄影功能,以保存交易的影像。

操演過程中還發現,有的手機視訊鏡頭過於老舊,透過鏡頭看不清楚簽名,必須改請客戶用相機鏡頭拍攝,再傳給業務員。

這些看似平凡的遠距作業,對習於跟客戶面對面的業務員而言,卻是陌生的初體驗。

一陣兵荒馬亂後,傍晚7點,一名業務員突然在群組裡說:「我跟一名客戶透過視訊簽約好了!」群組內一陣驚呼,「我立刻通知總公司,總公司驚訝問:怎麼這麼快?」這是全台灣最先做到視訊簽約的案例之一,迄今廖京鵬的團隊透過視訊,共簽約20多個案件,讓業務員的生意又動了起來。

金管會正在評估,即便疫情解除三級警戒,視訊簽約制度也要維持下去,意味著保險銷售將進入零接觸時代。

在現實生活裡,客戶會跟業務員約在咖啡廳,聽取商品介紹後,再親簽投保,未來作業流程都轉到線上後,業務員將面臨一大挑戰:他們該如何與客戶維繫情感?

推超業「人脈筆記本」系統
主動提醒聯繫、列聊天話題

對於資深業務員,他們人脈廣闊,不擔心見不到客戶,彼此關係會疏離,但對資淺的業務員來說,卻是一大致命傷。

如何克服?國內資產規模第2大壽險公司富邦人壽的做法,值得同業借鏡。

富邦人壽總經理陳俊伴表示,去年3月疫情爆發時,他們就思考,當人與人之間接觸減少時,「如何讓業務員跟客戶接觸變得更簡單?」

他們的解方是:把超級業務員的「人脈筆記本」數位化,幫助讓業務員維繫客戶關係,這對人脈網絡尚不穩固的業務員,幫助最大。

去年7月,富邦推出一個名為FBFLI的系統,該系統有兩個主要功能:提醒業務員聯絡客戶,並給予業務員與客戶聊天的建議話題。

假設一名業務員與A客戶聯繫後,上系統記錄今天跟A談了什麼內容,過一段時間後(譬如一週),系統會主動提醒業務員,該與客戶聯繫了。

「早期一些國泰(人壽)的超業,他們都有一本『人脈筆記本』,上面會逐筆記錄與每個客戶聯繫的日期,以便提醒自己多久沒跟這名客戶聯繫,富邦是將這個土法煉鋼的做法給數位化,」一名資深業務員表示。

系統還會根據大數據分析,演算出客戶可能對什麼話題有興趣。

比如40歲的女性,可能關心要幫小孩或父母投保什麼醫療險;50歲的單身男性,可能正在思考是否要買長照險。

如果業務員要鎖定50歲單身男性談長照險,他會透過Line傳一份簡單的長照險問卷給他作答,如果客戶確實想要買長照險,便會認真作答,並會在Line上與業務員展開對話。

「年輕人越來越不覺得,面對面接觸很重要,他們在通訊軟體上跟客戶互動,反而更自在,效果也比他們親自拜訪更好!」陳俊伴認為,人際溝通的渠道正在改變,業務員招攬業務、建立人脈的方式,也得與時俱進。

金管會前主委、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王儷玲建議,省去親晤客戶的流程後,業務員可以將多出的時間,同步提升自身與客戶的價值。

例如,業務員可以在臉書上撰寫保險知識文章,提升自己的專業形象;或是善加利用科技,例如年金試算軟體等,在線上幫更多客戶試算退休金缺口,再給予投保年金險的建議。

未來業務員的核心競爭力,可能不一定要具備口若懸河的本事,而是更懂得在社群軟體與通訊軟體上展露自身價值。認清趨勢,做好準備,才能在零接觸金融時代裡,贏得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