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是福氣,卻也是風險,至少在理財面向而言,沒有穩健的財富,退休會容易感到不安心。退休前在金融業任職高管多年的理財專家嫺人說:「從退休第一天起,就覺得自己開始吃老本了。」
她是嫺人,現在人稱她是退休理財規劃達人,之所以取名「嫺人」,是因為她突然退休後,閒閒在家沒事做,但卻沒有因為「沒事做」而感到心安,直到她開始寫部落格、學語文、理財,生活重新有了重心。突然退休的她,是怎麼規劃自己的財務,不怕退休金花光光呢?
49歲以前,嫺人在公司上班、領固定月薪,主動收入很充裕,每個月還會定期定額買基金投資。不料,49歲她歷經職場的不如意,只能選擇請辭,提前啟動人生下半場。
退休後,主動收入沒了,舉凡生活的柴米油鹽都要拿捏,原本不太留意的消費習慣都要改變。「就像有上班族的朋友邀約去旅行,我估算2天1夜要1萬塊,真的花不下去。」她笑著說,上班族朋友很難想像,原本收入頗為豐厚的嫻人,退休後怎麼變「摳」了。
其實,這是懂得取捨,因為嫺人想為自己打造更可靠的財務防護網。她開始多閱讀理財書籍、學習投資,同時將不需要的東西「斷捨離」;漸漸習慣簡約的日子,也梳理出一套退休的理財心得。
開源節流:寫文章增加收入、App記帳掌握開銷
嫺人認為,退休族的理財規劃應從開源、節流兩端同步著手,在開源方面,要找到適合增加收入的方式。以她自己為例,退休後開始經營部落格、寫理財文章,提升主動收入;另外,也研究股票投資,運用資產配置,幫自己創造被動收入。
而在節流方面,嫺人善用手機記帳App,更謹慎管理食衣住行育樂等部分開銷。她分享:「現在手機很方便,叫外送或在菜市場買完菜,馬上就可以記錄下來。」經過一段時日,她就可以追蹤自己的開銷,加以管控。
此外,她開始在意某些退休前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支出。例如,以前每個月定期定額投資基金都會扣除手續費,但她退休後,變得精打細算、會介意這筆費用,也會思考有沒有其他投資標的更划算。
嫺人更採用美國提早退休運動當中的「4%法則」,將自己每個月的開支控制在一定金額以內,就可以讓退休金不會花光見底。什麼是「4%法則」?簡單說,就是每年只從退休帳戶投資組合,提領4%的現金,讓投資收益大於你提出的現金。嫺人也提到,可以將年度提領錢後剩下的餘款,再投資在年報酬率7%的標的,來抵抗通貨膨脹。
想累積財富:退休族求安穩,上班族用3、2、5法則
至於退休後的理財心法,嫺人建議要求「安穩」,盡量參考如ETF的穩健投資標的,或透過存股方式,細水長流的累積財富。「50歲、60歲族群要避免犯錯。」她說,別聽信飆股名牌,幻想一夜致富,冒著賠了退休老本的風險。
如果還沒退休,嫺人提供「3、2、5」理財法則作參考,希望幫助上班族更順利滾出財富。
- 3:每年能調薪3%。嫻人了解現今大環境不比以前經濟成長的年代,但如果薪資漲幅跟不上通膨每年漲幅2%的步調,可以適度考慮跳槽、爭取加薪。
- 2:每年消費的增長率不要超過2%。在節流部分,要注意個人消費控制,但也不須過度抑制,盡量控制在2%以內。
- 5:每年的投資報酬率維持5%。嫻人說,在加薪幅度不高的情況下,投資勢在必行,可以操作ETF或存股,運用複利效果,增加累積財富的速度,從以往歷史資料來看,每年投報率達到5%並非難事。
如果到了50歲、還是理財小白的中年族群要從哪裡開始?嫺人說,最簡單的就是從每天記帳開始培養理財習慣,累積資本。投資方面,她則推薦《漫步華爾街的10條投資金律 》一書,有益於釐清一些投資的陷阱。
*本文獲「104職場力」授權轉載,原文:【突圍人生下半場】49歲被退休、頓失高薪的她,如何氣定神閒的不擔心退休後的現金流?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