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實現「金錢螺旋」的道路上時,最大的禁忌就是把錢投入到與自己「喜歡及擅長之事物」沒有關係的地方。

(編按:「金錢螺旋」指的是把錢集中投入到自己喜歡的事物,使成果反映在收入成長上。)

假設你已經透過興趣展開了新的商業模式,幫自己賺進10萬元。如果這份收入沒有回過頭來投資在「喜歡和擅長的事物」上,而是買了一支自己想要的手錶,就只是一種「自我犒賞」的消費而已。

確實,每個人偶爾都需要犒賞自己一下。但在「金錢螺旋」剛開始轉動的節骨眼,對你來說最重要的,就應該是把「喜歡和擅長之事物」效益化,創造能夠提高收入的環境。

因此相較於花錢買東西,你更應該把錢用於延展、精進自己的興趣與專長。

從上面的例子來看,假使「手錶」是你「喜歡和擅長的事物」,那麼就照自己的意思去做吧。

如果除了買到一支手錶,你還為了和在手錶業界已經取得成功的人士見面,或想要親眼目睹真正的手錶中古市集,才不惜重金造訪歐美國家,那麼這筆錢就成為增加自己知識和經驗的投資了。

這就是大原則:「買經驗比買東西更重要」的基本思考方式。 

花錢買「尊重」,是中斷「金錢螺旋」的危險行為

每個人身上都潛藏著阻礙我們實踐「買經驗比買東西更重要」原則的本能,這個本能就是希望從別人身上得到「尊重」。

「受尊重的需求」最麻煩的地方在於,可以透過花錢買東西這個行為,來滿足它一時的需要。這一點有時候甚至可能中斷「金錢螺旋」的運作。

「他一看就是個事業有成的人」,許多人都希望身旁的人能這麼看自己,渴望大家都能認同自身存在的價值。 為了向其他人展示自己的厲害和成功,又快又簡單的方法就是花錢買一些

能夠炫耀的東西。

開著豪華跑車、戴起高級手錶。許多人都認為,只需要把自己的行頭稍微改變一下,就可以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向身邊的人宣告:「我的收入可是買得起這麼高檔的轎車喔,在社會上稱得上是一位成功人士吧!」

儘管如此,買這些高級品的人,其實對這些實體的東西並不是真的太在意。他們只是覺得昂貴的東西一定有其價值,而非出自喜歡或想要而去買高級車。

他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要滿足「受尊重的需求」而已。一旦跳進了這個循環,人們就很難再把錢投資於自身「興趣」上。

因此,當你想花錢購買一些高單價商品之前,請不要忘記先好好和自己對話一下:「我想買這個東西的理由,會不會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受尊重的需求』而已?」

請不要誤會,我這番言論並非認為花錢買貴的東西就不好。如果透過這筆消費,能夠增進你的「興趣」,而且得到的回報比付出的還要豐富,那當然是多多益善。

「受尊重的需求」最可怕的地方在於,無論砸了多少錢進去,它就像個無底洞,怎麼樣也填不滿。就算能得到一時的滿足,豪華轎車之上還有超豪華轎車;高級手錶之上還有更高檔手錶。

說了這麼多,還是要勸你把錢投資在自身「喜歡和擅長的事物」上。唯有這麼做,才能開始轉動金錢螺旋。

一旦身陷「受尊重的需求」,我們就會把白花花的銀子全花在不適當的地方。如此一來,不論你有多會賺錢,都像是把水裝進有漏洞的桶子裡那般,錢才剛流進來,又從另一邊流了出去。

別再把錢用在滿足「受尊重的需求」這件事情上了。這麼做就像在追逐一個永遠無法達成的夢想,只會累死自己。 

什麼是購物的「快樂水車」效應?

 在追求幸福感這件事情上,我仍然建議你花錢買「經驗」而非買「東西」。會這麼說是有所根據的,最新的心理學研究便指出,花一筆錢去買東西,和用相同金額的錢去累積自身經驗相比,後者比較能讓人感到幸福。

心理學家麗芙.范博文(Leaf van Boven) 以及托馬斯.吉洛維奇(Thomas

Gilovich)在他們的論文《To Do or to Have?》中,介紹了一個檢視人們在做一件事或擁有一件物品時,心情波動程度的實驗。

兩個實驗組的差異在於花錢買東西或花錢買體驗。受試者寫出一個個項目後,依它們對心情帶來的波動程度打上分數。

結果顯示,體驗比較能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興奮起來。

雖然並非所有的體驗都令人感到愉快,例如「從度假地點回程的班機停飛」這件事,儘管這個意外事件影響到你的歸途,可是隨著時間流逝,腦海中留下的也只有旅途上美好的記憶。

如果有共同經歷這段「在機場等候班機」的朋友,那麼下次見面時,這個插曲就成了彼此共同的話題。倘若和你一起等待的人是未來的另一半,這件事可能甚至值得載入家族史。其他類似的例子還有在畢業旅行的夜晚去捉弄同學,或學生時代嘗試過的小冒險等。

相較之下,「花錢買東西」只能在瞬間帶給我們高昂情緒,當這些東西長時間待在自己身邊後,它們的價值便會遞減。然而經驗裡出現過的不愉快,日後都會經由大腦妝點成為令人開懷大笑的美好回憶,深深的刻畫在我們的腦海中。

無論從長期或短期的視野來看,體驗能帶給人的幸福感都比較高。

雖然不少人認為,經驗只能帶給人彈指之間的快樂,但實際上,它能帶給我們的是更多的幸福感和長時間不變的價值感。

此外,由於人們很容易就會習慣到手的幸福。假設你買了一棟和之前屋子相比寬敞許多的房子,當你搬過去住之後發現,那裡是一個高級住宅區,鄰居們每一個都比自己還要富有,這時你對金錢的渴望就會提高。

當幸福感逐漸消失,便會進一步刺激人們慾望。這個現象稱作「快樂水車」(Hedonic Treadmill),它和「受尊重的需求」一樣,都屬於不易掙脫與弱化的慾望。 

錢會越花越少,但技術卻越用越純熟

我始終認為知識、經驗和技術,是一個人最大的財富。雖然錢只會越花越少,但知識、經驗和技術卻會越用越純熟。

我們身上的錢有可能被他人騙走或搶走,可是知識、經驗和技術只會存在你的腦中,是任誰也剝奪不了的東西。就算今天你落魄到身無分文,還是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識、經驗和技術來東山再起。

椎名林檎在〈滿滿的財富〉(ありあまる富)這首曲子的歌詞中寫道,「我們手中的財富是看不到的,無人可掠奪也無從破壞。」對我來說,知識、經驗和技術,正是他人搶不走也破壞不了的「滿滿財富」。而能夠鍛鍊知識、經驗和技術的,莫過於實際的「體驗」了。

*本文摘錄自方言文化《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