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官權威共同探討銀行內部管控機制,提升台灣金融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由商業周刊、富拉凱資本主辦、中華民國銀行公會協辦的「銀行從業人員行為風險控管研討會」,針對近年來層出不窮的金融從業人員監守自盜事件進行探討,希望透過制度面、文化面的改善,讓客戶與銀行往來之際,權益得以受到保障。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委許永欽表示,今年將在銀行及證券端,實施高資產客戶財富管理方案,除了吸引資金來台灣之外,也能讓台灣的金融業更創新,開發新業務讓金融市場更加活絡,但在新業務推動的過程中,金管會也會有相對應的監理措施。

首先,就是引進國外行之有年的「問責制度」,尤其在審查的過程中,會邀請金融業高階主管親赴主管機關說明,包括如何落實內控及法遵規範;其次,是公平待客原則的落實,希望金融業在銷售商品之際,要做好KYC(know your customer,了解你的客戶)及KYP(know your product,了解你的產品),不要賣不適合的商品給客戶;此外,金管會積極推動「理專十誡」,希望理專在從事業務時,不要有不當挪用客戶資產、不當招攬等行為。

新財管方案上路 金融業水準全面提升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進一步闡釋推動新財管方案的目的,包括:一、透過法規的鬆綁導入相關監理措施,開放銀行在財管的自由度及競爭力;二、銀行可依據客戶的需求開發金融商品;三、透過高資產客戶的參與,提高金融商品的深度與廣度。

銀行除了透過新財管方案的上路,提升高資產理財的專業能力外,這次金管會也引進英國的「資深經理人問責制度」,相關經理人必須負責確保業務符合相關法律規定、妥適處理客訴及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林志吉認為,高資產財管業務要穩健發展,需要專業的人才、妥適的商品、內部建立行為規範與內控制度,缺一不可。

舉例而言,去年金管會訂定「理專十誡」,包括嚴禁任何形式的代客保管、擅自交易,建立有效的理專輪調制度,在理專休假期間執行內部查核機制,以及建立帳戶監控機制,避免理專與客戶私下資金往來等多達10項措施,就是協助業者重塑內部行為規範及內稽內控制度。但林志吉也強調,法規再嚴,沒有落實執行都是不足,當第一線人員貪念出現時,就需要包括主管機關、業者等多面向的合作,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及行為準則才是治本之道。

避免「驚喜」 業績不應是唯一的KPI

那要如何建立起金融業的良好企業文化與行為準則?星展銀行(台灣)總經理林鑫川點明:理財是「以人導向」的業務,無法避免風險百分之百不會發生,對理專的考核,不應以「業績」為唯一的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關鍵績效指標),才能降低收到意外驚喜的可能性。

林鑫川分析,理專不當行為的出現,主要有4大原因:一、銀行過度業績導向,造成理專心態的偏差;二、客戶與產品的媒合沒有做好;三、客戶投資部位因市場波動造成損失,理專為掩飾過失,出現不當行為;四、理專本身有財務困難,也可能鋌而走險。

星展銀行透過建立公平待客及公平交易的原則,導引客戶投資的產品必須符合風險承受度,手續費及利息的定價也要合理化,對理專的考核也加入非業務指標,例如是否有客訴,銷售品質以及是否違反「理專十誡」,不是業績好的理專才是好理專。

風控馬步紮得穩 才是偉大的金融業

富拉凱資本首席經濟學家張明杰認為,金融業是比氣長的產業,當系統性風險發生時,別人倒了你沒倒,你就是贏家,其中關鍵就在於風險控管的基本功要做好。

尤其當金融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張明杰指出,風險控管更需要跨數據、跨平台,才能窺見風險的全貌,但就目前而言,如何在不觸及個人資料保護的前提下,跨平台、跨產業取得大數據的資訊,是發展金融科技從業人員行為風險控管的最大瓶頸;張明杰也建議,發展黑色產業鏈,讓從業人員明瞭違規的態樣,「知己知彼」才能有效發展出風險管理的專家系統。

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合夥人梁鴻烈則強調,對於銀行業業務人員行為面的控管,存在業務開展和風險控管的緊張關係,有必要經由風險評估找出「高風險、低控制」的弱點所在,避免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以凝聚全行共識。此外,程序面的控管,對於內部人而言,因熟悉前後台作業,較難奏效,全行層面控管(特別是有效的吹哨者制度)因而更形重要。在此基礎上,梁鴻烈提出治理架構、風險評估、持續監控與調查、教育訓練與溝通,及吹哨者制度,作為銀行控管從業人員不正行為風險的五大基石。

勤業眾信金融風險管理執行副總經理劉曉軒指出,可遵循的辨識風險作業程序,並以科技的系統平台作為輔助,其中,對新興風險的辨識需要更為積極。

雖然包括吹哨者制度、輿情分析平台等,都能達到外部監督的效果,但正本清源,還是要將風險的DNA深植在企業文化當中。

林志吉強調,銀行乃至於金融業都是靠信賴生存的產業,信賴需要長期的培養與經營,卻往往因為一時的不小心而毀於一旦,要求高階經理人的責任,提供合理的獎酬誘因,讓員工處於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才能在適當的時候對企業提出建言;張明杰也認為,衡量一個金融機構的好與壞,不能單單以獲利為單一指標,讓風險控管如同公司治理一樣,形成市場上的主流風氣,就能扭轉文化,讓金融機構更能體認到,風險控管的重要性足以比擬獲利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