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標普500」的定義嗎?

標普500是美國資本市場最具代表性的指數之一,指數內包括了美國市值前500大、近期連續4季沒有赤字的上市公司。

標普500,也是股神巴菲特欽點推薦散戶投資的「第一明牌」。

不過,看完以下數據,標普500,可能要改為「標普7+493」了!

標普500從未如此頭重腳輕
今年飆漲由7巨頭推動

隨美歐通膨緩解,市場預期利率下調,標普500指數今年6月躍入牛市,2023年至今,已飆升19%,逼近歷史高點。

據高盛(Goldman Sachs)報告標普500指數漂亮的增長,實際上是仰賴蘋果、Meta、微軟、亞馬遜、輝達、Google和特斯拉僅僅7家公司推動

如果剔除掉這7家高增長的「7巨頭」,標普500指數今年漲幅將大砍剩6%,其中44%成分股甚至是下跌的。

標普500指數漂亮的增長,實際上僅由蘋果、Meta、微軟、亞馬遜、輝達、Google和特斯拉7家公司推動。(圖表製作者:劉怡廷)

標普500指數達到前所未有的「頭重腳輕」,光是這7支股票,就占標普500指數總市值的近30%。投資人對AI的極端看漲情緒不斷推升7巨頭市值,拖著整支標普往上攀的同時,與其餘493隻成分股走勢持續背離。

標普500被個股「綁架」像泡沫前兆

標普500指數受青睞的原因之一,在於能以相對低成本達到分散投資的目的,並省下研究個股的時間。

然而,現在購買標普500,相當於是把近3分之1的資金投在7支個股,不僅與分散投資概念衝突,從歷史數據來看,也是危險的跡象。

首先,當標普市值過度集中在特定大型個股時,更容易遇上崩盤。因為只要大型個股失去吸引力,指數就會受波及。

根據Morgan Stanely報告,過去35年來,標普500指數前10大成份股的市值佔比約為20%,網路泡沫化時約為25%,最近一次的高峰是在2022年,光是7巨頭就佔比29.1%,在隨之而來的熊市中標普損失了4分之1的市值。而這次指數的市值集中度再創新高,幾乎左右了美股行情。

當標普市值過度集中在特定大型個股時,更容易遇上崩盤。(圖表製作者:劉怡廷)

再來,目前7巨頭的平均本益比高達50倍,由於市值太高,投資人期望的已不只是不錯的獲利,而是更高的增長。任何一點點的失望都可能造成公司大跌,也使得深受少數公司牽動的標普500指數更脆弱敏感。

這讓華爾街日報將「7巨頭」與「漂亮50」和網路泡沫類比。

「漂亮50」是一群在1970年代初飆升,平均本益比達41.5倍的成長型股票,在1973年石油危機引發的熊市大幅崩跌。讓當時「許多投資者發誓再也不會買本益比超過30的股票」。

2000年初,換網際網路題材被炒作,領漲股票的平均本益比高達63倍,泡沫最終在聯準會升息下破裂崩跌。

再來到幾十年後的今天,投資者顯然忘了其中的任何教訓,繼續追高7巨頭。

不過,即便數據顯示種種與過去泡沫前夕的相似跡象,仍有分析師認為7巨頭在基本面上擁有普遍強勁的資產負債表、健康現金流和不斷擴張的銷售,足以證明如今的溢價和強勁勢頭有其合理性。

標普500還能投資嗎?
照著巴菲特投就可以

標普500指數如今的高溢價,短期來說值得令投資人持更謹慎態度。不過無論目前是否處於泡沫破裂風險中,如果照著巴菲特建議的「長期、定期買入」,就不須太擔心。

從1950年代以來,標普500指數總共經歷了39次雙位數下跌。至今,除了2022年的熊市,每一次的大幅下跌最終都已被牛市抵銷。就算我們無法預測衰退會不會發生、何時發生、持續多久,但歷史告訴我們美股指數長期價值會保持增長。

從過去50年投資標普500的報酬率來看,只要連續投資5年,50年間平均報酬率為負數的次數只有7次;若連續投資10年,就算經歷了網路泡沫、911事件甚至金融海嘯等大落,平均報酬率為負數的也有2次。

若是連續投資15年,就算是從標普500最高點開始投資,也能獲利。

若是投資標普500指數型基金連續15年,即便從最高點開始投入,也能獲利。(圖表製作者:劉怡廷)

這也是為何巴菲特在預先寫好的遺言中表明,「請把90%財產投資標普500指數基金」,因為投資最重要在於「投資之後不需要花心思」,只要長期持有,指數型基金的長遠表現最終將能戰勝大部分專業投資者。

德國股神科斯托蘭尼說得貼切:「如果你需要穩定的投資,就是買完股票後,吃顆安眠藥、睡個十年,醒來後就能得到一個高度確定性的結果。」

核稿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