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縮減購債應該要盡早啟動,而且速度要快。」美國聯準會(Fed)理事華勒(Christopher Waller)8月初的一句發言,正挑動著金融市場的敏感神經。

啟動縮減購債,意味著從疫情後不斷向市場撒錢提供流動性的聯準會,即將逐步拴上水龍頭。這恐意味著,過去一年多來,由聯準會量化寬鬆政策催生出的股市資金派對行情,即將走入尾聲。

8月6日,美國勞動部公布失業率與非農業人口就業最新數字,兩項數據雙雙擊敗市場預期,前者下降至疫情以來新低,後者則是以新增94萬人的數字,比市場預期數字高出8%。

台新銀行首席外匯策略師陳有忠分析,通膨與就業,是聯準會判斷是否要收回資金的兩大關鍵,而數據已明顯反映就業正在獲得改善;至於通膨面,不管是持續在高檔盤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或是本月不減反升的生產者物價指數,均顯示美國通膨威脅「依舊存在」。

強勁的就業數字,通膨壓力持續盤旋,反映出美國經濟正走在穩健復甦的路上。陳有忠也因此直言「taper(縮減購債)時間點越來越逼近了。」

當所有數據都暗示美國經濟已步上正軌,這也是市場預期聯準會該出手使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時間點。高盛最新報告便預測,聯準會將在9月例行會議上,正式釋出縮減購債訊號,對市場敲響資金退潮的第一記警鐘。

留意消費、奢侈品、基建
下半年兩時點,拉回可布局

這,將翻轉這一年多以來的投資邏輯。

將時間回溯到2013年,美國正處在上一波量化寬鬆政策尾聲,時任聯準會主席伯南奇對外拋出有意縮減購債的訊息,美國標普五百指數在1個月內就下跌約6%,同期台股重摔約9%,新興市場跌幅更是達到16%。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光是宣布縮減購債,就會引發股市熱錢退潮的修正震盪。但,投資人不該只將震盪視為風險,這也更代表著下一輪的投資機會。

若從貨幣政策角度來看,聯準會收緊資金活水,供給減少,將有利推升美元匯價,這同時,也會吸引資金回流美國,形成新興市場資金外流的壓力。

「已開發市場將優於新興市場。」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進一步分析,對比如越南、馬來西亞等還深陷疫情干擾的新興市場,如歐美等已開發市場不僅疫苗普及率高、經濟動能也更為明朗,下半年的消費力道可期待。

歐美股持續向上,新興市場退回原點
歐美股持續向上,新興市場退回原點(圖表製作者:陳慶徽)

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指出,短期來說,投資人首先可關注歐美的非必需消費題材。

他舉例,下半年市場將依序迎來返校季、感恩節、耶誕節等季節題材,這其中,在科技股就具備消費性電子等題材。同時,這也會連動帶起台灣與韓國半導體等出口廠的利多動能。

同時,林啟超補充,在同樣受惠於疫苗普及的歐洲市場,投資人可關注如奢侈品的消費力道。以指標企業路易威登集團(LVMH)為例,該集團近半年股價已累計逾3成漲幅。

此外,近日美國參議院甫通過美國總統拜登的兆元基礎建設法案,富蘭克林證券投顧研究部副總經理羅尤美補充,在政策利多支持下,接下來投資人不妨關注公共建設等基建題材。

在布局時間點上,羅尤美則指出,接下來可觀察8月底全球央行年會,以及9月聯準會兩大時間點前後,若市場有出現拉回,就是布局優質標的好時機。

美元有2.5%升值空間
27字頭可逐步分批買進

若把眼光放到債市,渣打銀行財富管理投資策略部主管劉家豪建議,由於景氣逐步復甦,企業違約風險較低,投資人此時可關注殖利率比公債更高的高收益等級公司債券,獲取更高的利息。

至於匯市部分,陳有忠分析,縮減購債一旦啟動,就象徵美元將走上升息循環,「美元可望逐步走高,這是無庸置疑的。」

根據渣打銀行及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內部研究,都同時認為美元指數有機會受惠於縮減購債訊號明朗化與美基建法案等政策刺激,在短期站上95的水位,以現價對比還具約2.5%的升值空間。

不過,陳有忠也提醒,基建政策雖然短期會刺激動能,其資金仍來自於美國政府的負債,因此美元即使邁入走升格局,但也會是緩步上漲,不會在短期大幅跳升。因此,他建議投資者可逐步逢低布局,例如,見到一美元兌新台幣出現「27」字頭便買入,不須急著一次買足。

隨著聯準會縮減購債的腳步逼近,投資人也必須做好面對熱錢退潮的準備,放眼2021年下半場,除了隨時留意變種病毒的潛在威脅,做為率先駛離疫情烏雲的火車頭,如何在歐美市場中挑對標的,繼續搭乘景氣復甦的列車,將是投資人眼下最大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