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位創業家,你覺得讓員工覺得充滿希望往前衝刺,比較能夠創造績效?還是讓員工因為害怕可能被淘汰或失業,而比較能夠達成目標?「希望」和「恐懼」究竟誰會勝出?

我在商周CEO學院的《變革管理》擔任課程設計及顧問,已經執課將近4年。4年時間,跟著《商業周刊》的編輯群一起努力,將這個界定為融合「學校EMBA」與「商業課程」的學院,打造成形。每年,我們迎接將近200位CEO、總經理,這些最高經理人面對著市場的高度不確定性,但又必須承諾績效產出,並且追求股東和員工利益,因此,經理人對未來的預測,相當程度地反映了他們的人格特質和情緒管理。

恐懼:操控他人最直接的方法

在學術研究中,學者泰半都贊成經理人的情緒會直間接影響員工產出。「恐懼」(fear)是管理者操控他人最直接的方法。恐懼情緒來自對環境的不安全感,員工會感受到環境的威脅。恐懼情緒在員工之間的感染力很強,主要是因為員工發現公司內有點風吹草動,例如耳聞公司要裁員、可能與哪家公司合併、組織準備重整等。員工面對這種可能會影響當下職位和薪水的謠言,會緊張及不安。在急著了解狀況的想法下,彼此交頭接耳,結果以訛傳訛,形成團隊的整個緊張感。

少數主管會善用員工的恐懼感,用「放話」做管理。主管告訴員工:如果不好好努力,如果沒有達到這一季的目標,就會如何如何……員工因此緊張,皮繃緊。主管因此假設員工自動上緊發條,努力工作,達到績效。

希望:最常被討論的「領導」情緒

「希望」(hope)是領導他人最常被討論的一種情緒。希望的正面情緒來自主管營造公司的未來性,而這樣的未來性常伴隨大老闆的願景溝通。大老闆告訴員工,5年之後這裡會成為一家什麼樣的公司,提供顧客什麼樣的服務。大老闆承諾員工一個可以努力的未來。

縱然有人批評這種方式是「畫大餅」,但這樣的情緒營造,會產生正面的工作氛圍。員工面對這樣的積極工作氛圍,緊張感降低,安全感提升,團隊通常凝聚力高,跨部門合作意願也高。員工在安全的工作氛圍下,敢提出有效的諫言,因此創造價值,達成績效。

恐懼vs希望,管理者如何運用?

創業家究竟會選擇用恐懼來管理員工? 還是用希望來管理員工? 理論上,創業家如果要在市場上生存,那麼,趕快看到績效才是王道。或許,讓員工覺得緊張,高度要求員工目標達成,是他們的管理特點吧? 但,在學術上,和我在CEO學院的觀察上,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簡單而言,有創業家特質的人,他們都擅長主動、樂觀,刻意和員工建立積極正面的夥伴關係。

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巴賽德教授,2019年根據66個團隊569回決策研究結果指出:「創業家在做決定時,希望感會勝過恐懼感。」意思是,創業家與專業經理人最大的不同在於:創業家在做決策時,他們並不會過度依賴數字、報表,意即理性決策僅是參考,真正影響他們做最後決定的,往往和感性面有關。什樣的感性面呢?創業家很擅長,也偏好以正面的態度看待未來,並且會把這樣的積極面傳達給團隊,其中,「積極、熱情、創造未來」等充滿願景的情緒描述,是創業家的最愛,也是創業家的偏好。

這樣的偏好不全然是天生的,也不全然是個性使然,創業家的積極面泰半來自自我訓練。也就是說,他們學會控制自己的恐懼,消化自己的不安,然後把希望和積極面帶給屬下和團隊。為了維持這樣的能量,這些創業家會積極尋求和自己擁有一樣理念的人,彼此激勵,彼此打氣。由於同伴都處在相同的人生位置,對未來也都有相同的想法。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創業家會參加扶輪社,參加二代大學,參加商周CEO學院,除了尋求知識以外,還希望尋求同好,以增加源源不絕的正能量。

這篇學術報告也驗證我在商周CEO學院的觀察。我個人發現,尤其是新創的創業家,他們不一定資金到位、人才到位,對於未來也許不會有精準的描述,但那種創業家的直覺,以及對未來的熱情和想望,非常震撼人心。也難怪,創業家非常需要在台上創造魅力,引領員工和顧客對於未來的想像(這時,腦中不禁浮出賈伯斯的身影)。

著墨至此,你應該了解到,如果你跟的是一個專業經理人,那麼,效率和效能,就是你和主管溝通的語言。但,如果你跟的是一個對未來有憧憬,對未來有更多想法的主管,你,就必須用能量和願景與之對焦。這種創業家型的主管,指令不清楚,想法改來改去,你會被煩死,你常常會不知所措。我必須說,當創業家的員工是辛苦的。只是,職場這件事走到後來,你會發現,SOP和KPI容易讓人疲倦,但唯有熱情與希望,才能在職場上,彼此走久一點,走長一點,感情深刻一點。

(以上人物與情節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一堂課化解Z世代領導痛點☛ 立即購課

責任編輯:李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