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了,過去幫人打工的日子,每到12月,曾經為了達成年度目標,在客戶辦公室裡拼上一整天,就是要拿訂單;也曾休假閒閒沒事,在咖啡館放空,然後超隨性地訂了當晚機票,急忙趕回家整理行李,開始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喜歡旅行的我,說今年不悶,是騙人的。新聞報導,有個英國靈媒預測,2021年的春天疫情將會控制住。我聽了,開始籌備明年的旅遊計畫!朋友得知我蠢蠢欲動,看了我明年的OKR,好奇地問:欸,Chris,那你怎麼沒將旅行列為目標?

我說:這個旅行目標能否達成,它的Dependency(關鍵條件) 是「疫情要被控制,國界必須重新開放」。但,這些關鍵條件的成立,有點看天吃飯的味道,我沒有絲毫的影響和掌控能力——這不符合OKR的訂立精神,我沒法訂。

在OKR導入輔導過程,我發現許多企業訂立目標時,有幾個誤區:

誤區一:沒有妥善評估目標完成所需的關鍵條件(Dependency)及資源

若此條件資源,是由其他部門或個人所掌控,則必須先獲得對方的支持。雙方訂立共同目標後,再放入自己的OKR。比如:產品部門主導一個與合作夥伴進行的產品整合專案,技術部門的投入是關鍵。所以產品部門在訂立相關OKR前,必須先獲得產品技術部門的「畫押」。

訂立一個自己完全沒有掌控能力的目標,有極大風險,也不合邏輯。

誤區二:部門與個人目標和企業策略連結度不足

常見的情況是,部門或個人目標達成了,但企業或CEO的目標沒達成。會有這個情況,除了企業策略和目標,各方解讀不同,還有這些原因:

部門與個人的關鍵結果(KR),對於目標達成所產生的價值「不夠關鍵」。我看到團隊成員習慣將過往工作內容,重新包裝修辭,再將指標提高若干百分點,符合上級的期待,就算完成KR的設定了!卻忘了思考:為何要設定這個關鍵結果?它應有的優先順序為何?所產生的價值影響力又是什麼?

還有,上下級接收的資訊不對等,傳達不到位。每年/季的目標訂立前,召開部門的閉門會議應該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會議內容包括主管對於公司策略目標的詳細說明,並要求團隊成員表達各自的理解,以及主管及時的釋疑。

誤區三:目標變動頻繁

目標訂了,中途能不能修改? 當然可以,但要看是什麼理由?

如果是外部不可控制因素,例如,英特爾中國區這一兩年業績下滑,部分原因是因為華為對英特爾的採購,受到中美貿易戰而擱置。這不是產品品質的問題, 也不是華為不願意採購,而是美國政府不允許英特爾賣產品給華為。

這時候,客戶前景不明,有沒有訂單?資源要不要繼續投入?這類大客戶的長期經營,OKR可能1-3年維持不變,改還是不改?這是反思企業策略的問題。

再來,如果是因為公司策略改變,例如,某個產品線關閉。這時候,不論之前累積多少客戶及合作夥伴,都必須修改刪除相關的OKR。 又如突然拿到大訂單,客戶要求立即投入大量資源,這時OKR改還是不改? 這要看企業部門當時的營運狀況。我建議只要具有中長期效益,是可以修改OKR的。

最後一個可能原因——與執行進度有落差。中途發現沒法達成,可能是因為難度太高,可能是當初過於樂觀,內外在因素沒評估好。我的經驗是,即使如此,還是儘量不要更改OKR。不論最後達標或失敗,應該思考的是:什麼是訂立目標前沒想到的? 從中學到了什麼? 這將產生什麼影響?這經驗以後如何應用?有了這些答案和經驗,將可以讓下次的OKR,訂的更周延。

OKR目標訂立的品質,取決於團隊成員對於業務的理解力,資源的整合力以及對未來的預測力!這是我一再提到的,OKR是人才辨識的機制,也是人才培養的執行框架,它的價值是幫助企業調整體質,執行方式可以像看中醫一樣,循序漸進,不會傷筋動骨!

想到我明年的旅行計畫,如果靈媒預測真的準,2021上半年,我再調整OKR也不遲。

*作者Facebook連結

責任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