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腦與心,距離只有30公分,我卻花了30年走,」晶華董事長潘思亮在商周書房分享。他甚至指著自己的脖子說,「我現在還可能只走到這裡。」

這段話太震撼,他語畢,全場靜默。

從腦到心,他的這條領導修煉之路,轉折點在2020年的疫情。「那是我第一次學著用『心』去做決策,」當時全世界的飯店業幾乎被摧毀,所有經營者都為自己的生存而戰,不是減薪、裁員,就是關門。

如果是以前那個來自華爾街的財務高手潘思亮,他的理性腦再怎麼算,都會算出自保的解法。

但他想起10年前與父親的一段對話。那是父親最後一次參加晶華春酒,父親說,身後要把白手起家的一生打拚所得,全部捐獻出去,潘思亮不解,「如果是我,我真做不到。」

父親說,「我人老了,只能開支票、捐錢,但你能透過經營(晶華),去影響與幫助別人,比我開支票更有意義。」

「當時,我聽不懂,」但在疫情的十字路口,這段對話成了他的指北針,「如果在員工最困難的時候,我們把這些人推開,那我們過去說的價值又算什麼?」

當下,他關掉用了一輩子的發達的腦,而跟隨了自己的心,做出不裁員的決定。

「我把自己推向懸崖,一不小心,就粉身碎骨。」一個在財務上的危險決策,卻彰顯了企業的初心,也成了逆境重生的那把金鑰匙。

員工們看到老闆的真心,每個人都拚了!

大家把一天當一個星期用,原本一年8個專案變成80個專案,喊了5年的數位轉型一個月就做出來,洗衣房阿姨斜槓網紅,第一個外送車隊、得來速車道都開了出來。

真心,轉動了這家飯店;初心,讓人人知道為何而戰,齊心的力量超乎想像,晶華成了疫情下全球唯一獲利的飯店,還發出羨煞同業的兩個月年終獎金,整個飯店脫胎換骨,「我就像開了一家新飯店。」

晶華在台灣締造的世界奇蹟,來自心的力量。他體悟了父親的智慧:「只有把自己奉獻出去,才是真正的給予。」

原來,經營的本質是成就別人,不是滿足自己;經營不應該是錦上添花,而是在最困難的時候幫助需要的人,而這打造了一個正向能量循環系統,生生不息。

潘思亮有感而發的說,一群人齊心打拚,可以創立一家企業;企業要做大,必須建立典章制度,就像手機裡各式各樣的App;但企業要活得長久,卻得靠手機裡看不見的作業系統(OS),而那就是企業文化。

從腦到心,從有形到無形,從計算到給予,潘思亮這條30年的經營之路發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