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本土疫情復燃,研發部門的林組長底下有好幾位員工趁著WFH跳槽轉職,組內人力吃緊,偏偏公司受疫情衝擊、遇缺不補,留下來的人,無不怨聲載道。

好不容易盼到年底,林組長想:一定要把握機會,跟上頭要求補人。

林組長知道,公司內部缺人的單位,不只研發部,業務和行銷部門的主管也常有意無意提到超時工作的情況,似乎也有意趁著年末要求增加人手。他也知道,雖然公司狀況最近略有好轉,但能撥出的預算有限,要是業務部、產品部都來要人,公司很可能會把僅有的幾個名額撥給他們。

他該怎麼說服主管呢?

向上提案、爭取資源,要懂「借勢」

大型組織裡,通常有兩股勢力:權勢、勢能。

權勢,一般分為垂直權力、水平權力。前者,是指因組織頭銜、身份而有的不同權力;後者,則是本身不具決策權,但因相對靠近決策者,因此擁有間接權力,舉凡老闆秘書、公司老臣、熟識同事,都屬此類。

而在權勢之外,還有另一種勢力:勢能。所謂勢能,就是接近公司價值產生的地方。像是,有些公司的後勤部門,談判時容易被業務部門壓著打。這不是因為業務部擁有更多權勢,也不是因為業務部員工更聰明、更勤奮、績效更好,而是因為業務部的部門定位,更接近價值產生的地方。

價值產生的地方,簡單來說,就是客戶、市場、營業收入。若業務部門承接著公司價值交付的關鍵一哩路,談判時又懂得用業績、客戶來洽談,他們的勢能肯定會居於上風。

借助權勢與勢能的大旗,提出自己的想法,就是一種「借勢」。以林組長的狀況為例,假設業務部組長打起「滿足客戶」的大旗,要求公司補人,而林組長拿出人力不足、時程太趕、不符流程來應對,那他很有可能會輸。因為,前者是公司價值產生所在,是公司存亡的共同問題,而後者,更像是部門自己的問題。

你可以這樣做

1.辨識「組織鄙視鏈」

每家公司,都會有各自重視的位階排序。不過,約有8成企業都適用於同樣的優先序:公關問題>客戶問題>營收問題>成本問題>部門問題>客戶問題。排序越高,越是難以撼動,相當於組織內部的「鄙視鏈」。

再以林組長的案例來說——

當業務部說:「這張訂單可以帶來2千萬業績,客戶說沒這個需求,他就不買」,這是客戶+營收;

若研發部回:「但我們人手不夠,另一個專案也在趕,可能沒辦法」,這是部門+個人,兩相比較,研發部會輸。

但若研發部換一個說法:「我們現在在趕的另一個專案,上線後可以滿足2百個客戶的需求,當時預估會帶進來5千萬業績,你這個案子可能要再等等。」客戶2百家+營收5千萬,拉到相同高度談判,研發部不一定會輸。

2.釐清談判目的

理清勢的順序後,接下來要思考的是:這場談判,我們是要贏?還是要雙贏?

如果是單純想贏,那只要擁有的勢(包括勢能、權勢)比對方大,理所當然能夠仗勢凌人。但如果你想求的是雙贏,建議把雙方的勢,拉到同一個水平。對方談營收,你就談營收;對方談客戶,你也談客戶。

當雙方能在同個高度談判,就能凝聚的共同目標感,合作上會更加融洽。

*本文經整理參考自「Gipi商業時間」

核稿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