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楊副總是老同學了,從大學時期表現優異的他,可以看得出會一路長紅,也一路順遂地成為知名銀行的副總。在疫情期間,突然接到他的訊息,希望能夠請我吃個飯,我知道吃飯不是主要目的,老同學難得出聲,一定有為難之處相求,所以就答應在一家餐廳碰面。

一坐下來,楊副總劈頭就說:「河泉,好久沒看到您,竟然瘦了!知道您離開銀行圈之後,訓練事業愈做愈大,目前應該稱呼大師了,哈哈!」面對明明很胖也沒什麼實力的我,能夠面不改色地睜眼說瞎話,一來發現楊副總在金融圈活下來的本事,二來知道他的困難應該真的蠻頭疼的。

「別鬼扯了,」我打斷他的話,「這麼熟的老同學了,說吧,有什麼我能幫上忙的地方?」

楊副總爽朗地大笑,「主要有兩個問題想請教,一個是我小孩的部分,一個是公司同仁的部分」。

「哈哈好啊!我這個人很簡單,問題的難度和用餐的內容成正比,只要吃得好,不怕問題解決不了。」老同學愛開玩笑,我也不能表現差太多。

楊副總又笑了,「這個簡單,保證吃到撐死你!」餐點陸續上來,楊副總也進入了正題。

父母對孩子,常是寬容寵溺

「我有一個小孩,目前在台北念大二,書唸得還不錯,我只要他們專心把書念好就好,可以不用做任何家事。放學後還滿準時回家,不願意往外跑,只是就躲在房間內上網和滑手機,但是還算聽話,叫他做什麼就做什麼。」

聽到這裡,我的內心忍不住嘆了一口氣。但是回了一句:「這樣聽起來還好啊!」

楊副總接著說「最近去餐廳打工,老闆也很惡劣,不知道為什麼就突然叫他不用來了,還少付了一些薪水,小孩回來悶著生氣不吃飯,我去追問才說出來。我覺得很誇張,還叫他媽出面去跟老闆爭取,老闆看到是家長,才不甘願地把錢吐了回來。」

我笑了笑,先問他:「為什麼老闆叫他不用來?」

「我也不太清楚,應該都是小事吧,好像是某個時段下班後,老闆覺得他的事情沒有交接清楚,造成客人抱怨,這種小事情就要開除工讀生,是不是太過分了?」

我沒有先回答,內心嘆了第二口氣,「您有追問他詳細的原因嗎?」我接著問。

「沒有啦,小孩子犯錯怎麼好意思說,我再追問也怕傷了他的自尊心,年輕人都是要面子的,就沒有再提了!」流露出慈父樣的楊副總回答。

唉!我的內心嘆了第3口氣。正在想要不要糾正一下楊爸爸的3大問題,但楊副總沒讓我有說話的機會:「河泉兄,您的人面廣,社會關係也好,認識這麼多不錯的企業,有沒有適合我小朋友去打工的地方?」

「哈哈,這個待會一起說,公司同仁的問題呢?」我故意先轉移話題,因為我知道上下這兩個問題,其實有不可分離的因果關係。

主管對部屬,常是嚴謹要求

楊副總用餐巾擦了擦嘴,接著說了下去。「您也知道我們在金融圈,對年輕人的要求比較嚴格,許多很不錯的大學生,進來之後都發現不好用。」

「怎麼說呢?」我吃了口剛送上來的甜點,這家的提拉米蘇做得還不錯。

楊副總先推開了甜點 ,思考了一下說:「我最生氣的第1點是,即使是同一個客戶,只要工作有些不同,他們就分得非常清楚,一點責任感都沒有。」我認真聽著,點了點頭,讓他說下去。

「第2個很糟糕的地方是,他們喜歡埋著頭做,即使做錯也沒有警覺。不但沒有意識,還欠缺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3點無法忍受的是,他們不喜歡主動回報,甚至連主管追問他們也說不出來。主管講了幾句重話,他們覺得自尊心受損,居然就立刻遞出辭呈,說不幹了。」

聽完了楊副總的故事,我的第一句話是:「副總帥哥,您講了小朋友的3個狀況,和年輕同仁這3個問題,這是2件事情還是1件事情?」

「當然是2件事情啊!公司和家裡怎麼會一樣,是我哪裡沒講清楚嗎?」老同學端著咖啡斜睨著我,可能覺得我吃飽就失去了思考能力。

「您是我們班當年最聰明的,其實您想一想就會知道,這2個其實是同件事!」我笑著回答。

楊副總突然楞住,端著咖啡杯子的手,舉了半天沒放下來,過了1、2分鐘才緩緩地說:「我好像大概懂你在說些什麼了。」

長大後的態度,就是小時候的教養

1.從小只被賦予唸書責任的小孩,缺乏學習責任感的機會和經驗

許多主管常常怪罪同仁,沒有客戶導向、不知道怎麼服務客戶。我想幫這群年輕人說句話,「請問,如果從小沒學到服務觀念和責任感培養,長大進入職場才學,真的來得及嗎?」

許多小孩從小在家裡就習慣被爸媽服務,只要唸書就好。爸媽以為順從乖巧是件好事,會不會反而養出更多欠缺思考能力和歷練的孩子?

2.碰到問題就要教,才能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常常怪辦公室的年輕人缺乏問題意識,也欠缺解決問題的能力。

但若把鏡頭轉到家裡,許多父母在小孩碰到問題時,常會第一時間跳出來幫孩子們解決,表面上覺得是一種愛,其實更造成了一種妨礙。不但妨礙了小朋友練習解決問題,也妨礙了小孩培養面對職場紛擾的免疫力。

3.過多尊重,反而讓年輕人喪失了面對挫折和培養抗壓性的機會

像楊副總這樣的父母很多,覺得小孩有自尊心就不去追問,殊不知反而失去了「即時糾正」的機會,也讓小孩沒有機會學會「對錯的觀念」。

更重要的是,人的一生總會碰到無數的困難產生挫折,「挫折容忍度」是需要培養的。如果父母不斷以「小孩自尊心」為藉口出手保護,很難培養小孩的挫折容忍和抗壓性。一旦進入職場受挫,很容易選擇逃脫。

結語

用餐結束前,我問了楊副總最後一句話:「如果您的小孩長大之後進入公司,您有多少把握,小朋友能夠表現得比你剛剛說的那些年輕人更好更優秀?」

楊副總又低頭思考了半晌,抬頭笑著回答:「我了解了,我知道怎麼回家調整小朋友,也知道怎麼調整心態來看待現在這群年輕人。」

每個為人父母的主管,都可能是「楊副總」,只看接下來決定怎麼去做。

☛李河泉老師跨世代溝通線上課程,請點擊:https://bit.ly/3tlcbsM

責任編輯:易佳蓉
核稿編輯:李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