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我有更常說『我不知道』,」這是GE前任執行長伊梅特回顧16年任期的懺悔。

「有時候為了促成正面改變,我會用斬釘截鐵的方式傳達我認為的『應該』。我認為設定路線、把方向告訴大家,是我的責任,但有時候可能變成一意孤行。這時的我,不僅沒有把目標說清楚,反而搞得一團糟。」

這段話,我很有感,因為九成九的人期待(包括執行長自己),執行長是英明的、是果斷的,他應該能夠預測未來、管理風險,無所不知。

事實是,「不管是哪家公司,能掌控的都很少了,」伊梅特說。他是威爾許萬中選一挑出來的接班人,但他依然「搞砸了GE」,因此這番下台獨白格外發人深省。

從2020年起,平均每天有7位大公司執行長下台,這比例迭創新高。

近年,從老牌企業Nike、迪士尼、IBM、麥當勞、Gap,到新企業UA、推特、Peloton、Uber等執行長,不管是被下台或自己走人,都說明了這個最夢幻的職位,如今變得極其殘酷而棘手。哈佛大學統計,超過半數的執行長不到5年就下台。

當競爭無邊界、典範轉移越來越快,執行長不只要對財務數字負責,更要擔負無上限的社會責任,執行長一個人,真能夠應付嗎?

越來越多執行長主動請辭,我們也看到,雙執行長、多執行長的設計出現,許多新的「長」字輩職務誕生,他們被設計來分擔執行長的工作:轉型長(CTO)、體驗長(CXO)、收入長(CRO)、成長長(CGO)、行銷科技長(CMT)、多元長(CDO)等。

然而如果企業文化沒有從本質去變更,這些設計都是無用的安全氣囊。

如果企業文化標榜「我最厲害」,從執行長本人開始,人人都認為自己最懂、最聰明,組織將變成一個「硬組織」,人人都化身鐵甲武士,身著剛硬盔甲,心如磐石堅硬,步伐老成持重。

只要一出錯,人人便手指向外撇清,一切都是別人的錯;一遇市場變動,人人固守自己領域,任由戰友身陷砲火,也不伸出援手。

一個硬組織,遇事易斷,缺乏韌性。

但如果執行長能率先脫去盔甲,坦承自己也有很多不知道的事,邀請眾人一起找答案;犯錯時,他能放下面子,勇敢認錯,那麼,人們的心將被軟化,大家會願意打開心門,不再互相攻擊,一步步,這個組織的群眾智慧將逐漸展現,組織韌性也會開始萌芽。

說「我不知道」,不代表推卸責任,而是誠實以對;不裝厲害,不代表幼稚無知,而是成熟勇敢。面對強風暴雨,唯有成為如柳樹般的軟組織,以信任驅趕不安全感,以愛化解指責,才能不輕易折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