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又變嚴重了,這一次千萬不要心存僥倖。除了個人外,公司行號也應該特別留意這件事。

去年疫情來的時候,大家哀鴻遍野,過去成功商業模式變得十分脆弱,說掛就掛,海外市場掛了,實體業務掛了,2B業務也因為客戶的預算收縮而掛了。

很多公司開始尋求轉型,過去不發展國內業務的,開始聚焦發展國內業務;過去供應鏈過度依賴中國的,開始尋求第二供應鏈或工廠;過去沒有線上業務的,也開始佈局線上業務⋯⋯不過還是有看到不少心存僥倖的企業,認為最多就是裁員,然後靠低現金需求撐過這一波疫情。年初時,大家可能以為撐過去了,沒想到現在又來一波,真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去年差不多時間,就有專家說今年可能會有病毒變種,會出現二次、三次流行,這場病毒戰爭不會那麼快結束。或許年底,或許明年,沒人可以肯定。

企業經營真的要做風險管理,有些弱點其實早就存在,疫情只是凸顯了這個弱點。不論企業或個人,都要正視這些弱點,快點準備其他方案,積極展開佈局。沒有線上業務的,快點佈局線上業務,業務模式需要頻繁往海外跑的,要儘可能在線上能處理多數問題;只有實體辦公的,快點嘗試遠距辦公;只有單一收入源的,快點擴增其他收入源⋯⋯

在原地等待衝擊過去不會解決問題。積極一點,面對過去不擅長、不熟悉的任務,剛開始會有點不舒服,但一段時間之後,你會發現自己變得更強健了,應變能力變強了,受疫情的波動減少了,公司內一些本來沒建立好的管理制度也因此被優化了。

1年後,那些在原地等待疫情過去的人,他們仍然只能做過去擅長的事。而你,已經開啟了另一片天地,可能性更多,風險更低,更有能耐去面對下一次突如其來的衝擊。

4年前,我還是自由工作者的時候,因為經常需要南北奔波,平均1個禮拜4天的時間要往返台北-台南,那時我就在想,如果我不希望這樣奔波,我可以怎麼做?或者有一天我因為生病或意外,無法像這樣通勤,我的收入怎麼辦?

後來我開始投入做訂閱、做線上課程、做線上諮詢,也開始承接一些企業的經營顧問case,而這些case,我可以在家工作,或者單純透過電話遠端參與就能完成。

這塊轉換並沒有那麼容易,因為得說服市場,有可能會掉了case,也可能會出現線上效果不如實體的問題,這都讓我花了很多時間去克服。不過也因為有做這樣的準備,我後來大膽減少了線下的比重,讓自己通勤的天數從4天,降到3天,又降到1-2天之間。

選擇面對,前面會有一段時間比較痛苦,但一段時間你會漸漸嘗到甜美的果實,你肯定不會白走這段路。

責任編輯:李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