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的假日時光,卻接到老同學的視訊電話,鏡頭前的他看起來有點焦躁。蔡總經理是我的大學好友,一起在社團打拚奮鬥。當年傑出的他,如今已經是位優秀的企業家,還接受過不少雜誌的專訪。

「河泉帥哥,想耽誤幾分鐘可以嗎?」一向自認比我帥的他會這麼說,表示事情可能有點棘手。

「公司這1、2年有年輕人離職,我本來不以為意,後來發現他們常常不是1個人離開,一次就會走2、3個,就像粽子一樣,似乎是私下講好,這是目前年輕人的常態嗎?」

為什麼年輕人的離職會呼朋引伴,成群結隊?

一、形成背景

1.行動面:網路讓彼此交流機會大增

傳統世代在公司能夠抒發心情的機會很少,多半是午休或是倒茶水,和同事抽空交談個幾句,下了班就很少聯繫。而且面對面的交談,很容易被外界或是主管聽到,沒有太大的隱密性。

現在不同,年輕世代藉著網路社群傳話,隨時隨地都能把內心的想法發給要好的同事,私下的感情也比過去要好。表面上只看到他在工作,其實有可能在抒發自己。

2.情感面:被打壓的容易團結

自古以來,被打壓的人很容易聚在一起發洩。因為被壓迫者的心情相似,很容易會找到想法一致的人,互相傾訴取暖,久而久之就變成一個小團體。

只是過去的不滿容易被發現,多半被在上位者各個擊破或者分別安撫;現在依賴科技,都能順利地私下蔓延,容易緊密串連在一起,爆出後就一發不可收拾。

新世代粽子式離職,怎麼應對?

1.先接受新世代「呼朋引伴」的現象

主管發現年輕世代呼朋引伴的離開,常常無法理解,認為離開是自己的事情,為什麼要影響別人。前面提到年輕人習慣分享心情,營造取暖的共同圈子,這本來就是人性的常態,主管要練習接受:一起或先後離開的現象會越來越普遍。

如果主管問:「為什麼我們以前不會?」

我的答案是:「不是以前不會,而是過去好的工作太少,謀生機會不多。即使不滿離開,也可能影響生計,所以不敢輕言放棄手上的工作。」但現在的年輕人,有太多其他的工作可以選擇,自然不太在乎,反正這邊不好,要走就一起走。

2.主管要和同仁建立私人情誼

傳統主管的想法是,大家每天公事公辦就好,不必有私人情誼的介入。新的時代,主管必須開始了解同仁之間的友誼圈,有2個很重要的正向目的:

A.職場的工作繁雜多變,有時光靠一個人的力量不足以完成。互相支援固然是工作本分,但提供協助的同仁若是熟悉的夥伴,會有更貼心的效果。

B.每個人一定有工作不順的地方,除了主管輔導以外,年輕人自己形成的情感圈,在相互慰藉上會有更好的效果。

基於以上的正面效益,主管應該以「關懷了解」取代「監視窺探」,建立和部屬的正向交流,讓同仁有團隊歸屬感。

3.離職資訊公開透明,避免流言蜚語

許多公司有個習慣,有同仁離職的時候,幾乎都是遮遮掩掩的。可能是因為:同仁離職的不愉快,或是因為想避免讓離職情緒影響他人,因此不想讓太多同仁知道,反而造成反效果。

以往還有遮掩的可能,但現在交流便利、快速,公司已經沒有秘密。只要發生類似的事,幾乎第一時間就會傳遍全公司。過去僅憑公司好惡,就請同仁離開的狀況已不適用;現在的公司都需要依法行事。

也因此,「離職資訊公開透明化」的趨勢來臨。所有同仁離開前把話講清楚,勞資雙方坦承透明。未來由公司公開舉辦,讓大家歡送要離開的同仁,好聚好散,是守法企業應該考量的雙贏做法。

☛李河泉老師跨世代溝通線上課程,請點擊:https://bit.ly/3tlcbsM

責任編輯:易佳蓉
核稿編輯:李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