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月來,我的脾氣變壞了。

「你要對得起你的薪水!」「我不要聽細節,告訴我你的看法!」「這數字背後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每天早上9點,我的高分貝責備聲總讓會議氣氛凝重。

有一天,我找來兩位PM表達對會議效率的不滿。

「執行長,例會是不是改成兩天一次就好?你的問題太犀利,我們還來不及找完答案,明天會議又來了,」M謹慎的說。

「是不是讓我們有多一點時間來消化思考、探索產品?」Y接棒附議。

雖然敏捷開發強調,每天以站立會議來快速反饋,但我看著兩位PM充滿壓力的臉孔,勉予同意。

說也奇怪,事情奇妙的轉變了!會議上,大家的報告更自信而有觀點,該完成的項目一個也沒落。

一晚,我打給常被指責的同事,對方侃侃而談,還給了中肯的建議。這是那個會議上總是答不出話的人嗎?

「主管說我有『執行長障礙』,」她說自己求好心切,會議前一晚,總會模擬幾套劇本,但一上場,當被問的問題超出劇本時,她就卡住當機了。

一番深談,我發現,原來她的「執行長障礙」根源在我。如果我不咄咄逼人,把空間讓出來,很多問題根本不會是問題。

那麼回到我自己身上,為什麼我會那麼急?

我傾聽自己,原來,我急著把握這次疫情推動變革,因為我認為這時機錯過不再。於是我急如星火的,對外,推出「百大顧問直播」、「商周三四」品牌行銷,緊接著還推出了「商周共學圈」;對內,我推動後勤同仁站上第一線、教育訓練與作業流程的再進化。

一連串跟時間賽跑的新嘗試,讓我又急又躁。

然而我忘了一個真理:欲速則不達。

儘管短期內,每個專案都豎立了亮麗的里程碑,我們的直播同時在線破3千人、我們也順勢建立了台灣最大的C level數位社群,但我卻讓組織處於極大的壓力下,這對長期是不利的。

「慢慢修時快快到,低處修時高處到,一人修時兩人到。」我想起密勒日巴尊者之語。

他說,萬事得從基礎修起,就算起初慢一點,最後反而會早點到;不要只想著登頂,凡事得先從低處修起,終將登上高點;也不要一開始就忙東忙西,這也要、那也要,應先專注把自己修好,才能幫到其他人。

短短60天疫期歷程提醒我,時機雖難得,但萬事有其步調,若貪快求成,不但亂己方寸,也讓眾人受壓。唯有管好自己的心,方能張弛有度的帶領眾人順利抵達彼岸,慢修、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