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概都有這樣的經驗: 在實體店看到一個商品很喜歡,拿起來左顧右盼卻一直不敢下手……你多希望貨架上就貼著評比——像亞馬遜那樣豐富又方便,可以幫助你做決定。我們已經不習慣買一樣沒有評比的商品。也許你該想一想,有評比是不是真的對你比較好?

信任是詐欺的開始

評比是網購最重要的機制。沒有評比就沒有信任,沒有信任網購就不可能存在。我們憑什麼要付錢給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去買一個看不到也摸不到的商品?人類建立幾千年的買賣機制,依賴的不是信任,而完全是眼見為憑。但是到了網路時代,一套不同的機制必須建立起來。

網路評比最早出現可以追溯到1995年eBay創立之初。他們認定公司生存的基礎就是要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互信,所以要有一套可公諸於世的評鑒系統。早期eBay 的家訓就是「大家都是好人」(People Are All Good)。這個標語就是要讓人們信任這個機制。

第一次在eBay購物的時候,最後唯一讓我敢點滑鼠下單的,是那個賣家積分數千的100%正評。在那一刻,賣家的積分比價格更重要。如果前面有幾千人已經跟他買過而沒有一個負評,那我就應該可以放心下單。跟大多數人一樣,我的網購是始於對評比系統的信任。如今eBay已經成立了25年,全世界都還在沿用這一套機制。但今天這背後所代表的互信卻已經完全變質。

當評比成為資產的時候

今天亞馬遜會這麼成功,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把評比變成豐富的產品資訊。亞馬遜很多商品動輒幾萬個評比,當人們需要深入了解一個商品的時候,全世界只有亞馬遜找得到答案。這些都是亞馬遜的資產,也是他們的金雞母,所以他們想盡辦法讓買家用各種不同的方式留下評比。

最早他們只容許在亞馬遜實際購買過那個商品的人留評,然後他們開放讓沒有買過的人也留評。這個構想的美意是消費者也許在別家買了同樣的商品,卻願意在亞馬遜分享經驗。這個免費資產對他們非常寶貴,但也為評比造假開了一條康莊大道。

假評充斥的網路世界

當疫情來襲,全美國都足不出戶而百業蕭條的時候,網路電商生意卻是一枝獨秀,這一股突來的需求也刺激了假評的成長。Fakespot CEO接受CNBC訪問的時候表示,亞馬遜的假評率一直都在30%左右,疫情爆發後已經增長到35%到40%之間。所以亞馬遜近4 成評比是假的,和這PC雜誌公布的電商平均值相同。這是亞馬遜,一個有足夠資產、能力和專業去抓假評的超級企業況且都是如此,其他網站的假評氾濫更可想而知。

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是,95%的消費者在點擊滑鼠之前都會參考網路評比;而85%的消費者相信網路評比。然而消費者所相信的,有40%都是假的。電商顧問John LeBaron的研究顯示,電商產品評比每增加1顆星,銷售量就增加26%。有這麼高的回報,商家當然想盡辦法提高自己的評比。

高回報的欺騙

商家可以努力提高品質,拚命討好奧客,捲起袖子誠實打一場硬仗……但他們也可以不必這麼麻煩,因為最好的評比是來自「賄賂」。花錢買假評比並不犯法,而效果卻是立竿見影。

大多數消費者網購時只看2個數字:星星數(質),與總評比數(量)。在亞馬遜如果評比好、評比數量高,再加上「亞馬遜精選」(Amazon’s Choice)的正字標記,那個商品的訂單就會蜂擁而至。網路購物信任比價錢重要,尤其是高單價產品。西北大學的一項調查發現,有上面這3項組合的高單價商品,銷售量可能增加380%。亞馬遜精選的演算法外界並不清楚,但最重要的一項指標就是評比。如果產品評比超衆,被升級為亞馬遜精選的機率就大大提升。一旦有了亞馬遜的背書,消費者就不會再有戒心。只是消費者不知道,即使精選的產品,背後仍然充斥著假評。

雖然亞馬遜精選有非常嚴格的標準,可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亞馬遜所擁有的人工智慧,「假評工廠」也都有,此外由於造假的規模龐大,面對6億項商品與5百萬商家,亞馬遜很難完全清除這些障礙。

製造假評的地下經濟

假評要做得好要懂得箇中技巧,這其中有一套系統化的漸進模式,網路上甚至有廣告公司,由專業人員幫商家設計模式然後外包執行。這背後隱藏著一套完整的產物鏈,日夜不停地製造假評。世界上任何東西造假都可能有法律風險,包括製造假新聞在內,只有評比造假例外。

這種一不小心就可能發財唯一的代價,就是被亞馬遜下架永不往來。在這種「賞懲完全不對等」的條件下,難怪有這麼多人願意冒這個風險。假評的類別非常多,從機器「罐頭式留評」,到「血汗點擊工廠」,一直到最高端的「職業假評手真買、真開箱、真拍照、寫一篇真正文情並茂的開箱文」都有。這之間由於影響力的份量不同,代價當然也不同。

製造假評必須要有耐心、有技巧,尤其在產品剛剛上架,口碑還沒有形成以前,要配合實際購買人數製造假評,否則很容易被亞馬遜的AI抓包。通常平均每1千個消費者,只有1個願意留評比,所以商家得合乎比例原則配合節奏。其次,消費者最信任的評比是4~4.7之間。完美的5星級評比往往會讓人懷疑,所以在分數上也得保持平衡,偶爾製造一些立場中立的評比。

AI的雙面刃

機器式評語很容易被亞馬遜AI抓包下架,但是AI科技的進步是雙面刃。亞馬遜抓得更準的同時,假評也做得越真實 。以前機器只能寫一些白癡都看得出來的罐頭用語,比方像:A++這種完全沒有內容的評語,過去我都不知道看過多少次。現在靠著原始碼公開的AI科技,機器已經能夠留下類似真人留言的評語,而逃過亞馬遜AI警察追捕。

網路上甚至有免費的「假評生產器」,你根本不需要為了詐騙花錢。只要填入產品的類別,生產器馬上就會幫你製造出AI寫出來的評語。如果這個時代誰還用10年前的罐頭評語,那也太不長進了。但生產器製造假評只能做小規模的欺騙,你需要大量的假帳號才能發揮作用。於是假評工廠就應運而生。

假評血汗工廠

這些「點擊工廠」大多在印度、孟加拉或越南。包商透過當地的地下組織,利用大量開設的假帳號,日夜不停生產假的人工評語。只要肯花錢,就可以透過仲介在海外找到血汗點擊勞工,從事造假工程⋯⋯他們每製造一則評語的收入只有美金2毛5分錢。因為是人工客製化留評,除非文法和拚字有固定模式的錯誤,否則很難判別真假。

如果需要一些字正腔圓比較有內涵和說服力的假評,也可以透過fiverr.com這種專門為自由工作者牽線的網站,以5塊錢美金的代價找個匿名代工,用假帳號為你寫客製化高端評語。此外商家還可以透過一些特定臉書社團,向團員以平均6塊錢1則的代價購買假評。臉書上這一類的社團多達20多個,平均會員人數是1萬6千人,光是在臉書上這就是一個獨特的人力市場。

最誠實的假貨

不過到此為止,所有這一類的假評都不是實際買家的留評。它們在點數計算的份量上,遠比不上亞馬遜驗證的買家所留的評比……如果你想到了下一步,商家們也都想到了——那就是再多花點錢,找個人真買,真開箱,真上傳一大堆照片,真的貼一篇令人感動的開箱文。這是最真實,也最有份量的假評比,而且是永遠不可能被抓包,因為「除了他們的內心,一切都是真是的」。

這些人表面上是熱衷的亞馬遜忠實顧客,他們花大量的金錢在亞馬遜購物,靠著寫最真實的假評從商家收禮物或拿回扣。做一套這種印有亞馬遜「驗證的買家」一條龍的服務,平均可以賺到美金$25不等。如果商品價位不高,商家在事成之後會經由網上其他的付款通道把錢退回,把商品當作禮物,另外加上小小的酬謝金。

職業假評家

有科技媒體追蹤過這樣一位全職的假評家。這位潔西卡小姐一共評鑒過700多項商品,家裡各個角落隨時都有堆積如山「待評」的亞馬遜包裹。要從事這一行其實並沒有那麼容易,因為商家會提供一連串指示,要買家按照步驟行事。亞馬遜追蹤客戶所有的點擊,潔西卡不能一來就登堂入室直接進入特定商品下單。她必須先打入一些廠商提供的關鍵字虛與委蛇、慢慢瀏覽⋯⋯就像一個真正用心的買家一樣。收到商品之後,她會故意等個5~6天才留評,表示是經過一段真實的試用期。這一步一步的細膩都是為了確保評比的真實性,而這只是1個媒體報導的1個例子,類似的例子其實不勝枚舉。

亞馬遜平均每1秒鐘就有50項來自中國的新產品上架,全新沒有品牌又沒有口碑的產品在亞馬遜很難開賣,投資一點錢贈送免費商品換假評,是建立銷售管道最快的方式。評比成氣候就可以刺激買氣,一旦買氣衝高,產品在搜尋的優先順序上也會節節升高。萬事起頭難,難就難在評比的建立。這些參與賄賂的中國商家,會先從臉書上的公開社團利用免費小商品釣魚,一旦找到特定對象,就把對話轉入私密社團,建立長期合作的欺騙關係。

諜對諜兵不厭詐

賣家自吹自擂目標明確很容易被抓包,但如果反過來為競爭對手留惡評AI就很難發揮功用,因為留評比只有一次機會而且對象往往來源不明。這等於是把欺騙分散開來。如果你看到一堆1顆星的評語,內容只含含糊糊說用了2次就壞了⋯⋯那很可能就是競爭對手贈送的惡評。但這也許只是第一步,後面還有更惡毒的。

通常亞馬遜會把不好的留評放在後面,畢竟單一惡評不足改變大局。仇家為了要讓大家都能夠看到那個惡評,接著會僱人或用機器點擊「這則訊息對我有幫助」,把那一則惡評的能見度拉高,最後出現在評比的最上面。這種點擊不記名也不留言,只要IP來源不同,亞馬遜沒有理由阻止。所以第一步留下惡評,只是伏筆,後面的點擊才是灌溉、成長。為仇家留惡評,聽起來好像有點惡毒。那麼更惡毒的就是為仇家留大量的5星級好評。

前面說過,好評內容如果空洞而頻繁,步調又不配合銷售節奏,很容易就會被AI抓包而降低搜尋優先順序,讓世界永遠找不到你,嚴重的甚至有可能被下架。這些天上掉下來的5星級禮物都來自海外地下工廠,讓你永遠搞不清是誰這麼貼心。所以如果你是商家,突然無厘頭多了一大堆5星級好評,千萬不要高興得太早。

消費者如何自保?

電商世界既然有這麼多爾虞我詐,自然也會出現一些抓鬼的法器。我最常用的網站就是 Fakespot.com。只要把產品的網址放進去,就會出現過濾後的真相。

去年我曾經在亞馬遜看上了一輛評比4.5顆星的折疊腳踏車,用 Fakespot 分析之後,真實評比降為1.5顆星列為D級。分析顯示留評有48%是假造的,有效評比平均只有1.5顆星。今年春天疫情高漲的時候,我看中了一個血氧濃度器有7.6K留評,評比也是4.5顆星。然而經過抓鬼器過濾之後被降級為3顆星並列為C 級,因為留評有26% 是假造的。

亞馬遜上4.5顆星的腳踏車(來源:截圖自亞馬遜網站)

Fakespot分析之後的真實評比(來源:截圖自Fakespot)

Fakespot如何抓得到鬼是他們的商業機密,但是他們也公開透露一些基本法則,比方像來自同一地區不尋常的用字,不尋常的文句結構或錯誤,不合乎比例原則未經亞馬遜驗證的買家⋯⋯等等,他們抓鬼的法寶不外乎就是利用AI和機器學習。上面我舉出的這2個商品都被亞馬遜列為「精選」。所以消費者開始質疑,為什麼 Fakespot抓得到的鬼,亞馬遜卻抓不到?是他們科技不如人? 是作弊的規模太龐大?還是抓鬼並不符合他們商業利益的優先順序?

假評=不實廣告

實體店如果出售不符合實情的商品,不管商品出自哪裡,他們都有法律責任。可是電商業者一碰到法律問題,就把自己降格為「只是提供平台服務」,只能盡量做到公平公正,但不能保證沒有弊端,所以不應該連帶受處分。

他們的比喻是,如果有人在報紙上刊登不實廣告,犯罪的是刊登廣告的商家而不是報社。當然我們都很清楚這最大的不同是,報社並沒有介入這筆買賣,而純粹只是一個牽線的平台。我們也很明顯可以看出兩個問題:第一,電商介入收錢、處理訂單和出貨,卻又把自己降格為平台,所以不須負法律責任。第二,假評在法律上並不等於不實廣告,所以一直都是處於灰色地帶,這也是它這麼猖獗最主要的原因。

去年底美國公平交易委員會終於開了第一槍,正式對一個在亞馬遜做假評而導致消費者腎臟衰竭的減肥藥商提出「不實廣告」訴訟。雖然亞馬遜倖免於難,但這也等於是告知全世界,假評可以當作不實廣告論處,未來網路假評也有可能沿用這個條款。

另外加州州議會也將提出條款,要電商平台負實體商家相同的法律責任。如果這條法律通過,亞馬遜的抓鬼能力必然可以在一夜之間就做到滴水不漏。不過作為消費者的我們也應該知道,如果自己沒有做好功課而盲目相信評比,我們就等於是在花錢滋養詐欺。

下次點滑鼠下單之前,請你仔細思考,你所依據的評比到底有幾分是真的。

*本文獲「鱸魚」授權轉載,原文:最好的評比來自賄賂:如果網評4成是假的,我們豈不是花錢買詐欺?

責任編輯:易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