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月一場的「行銷小聚」,是我最近充電、補給行銷知識的新管道。

擔任CEO三年來,第一線帶領公司轉型,資訊爆炸、千變萬化的大環境,令我深刻感受,自己過去三十年練就的本事,還需要持續升級,特別是數位行銷。

所以,這段時間,我讀的書也都以行銷居多。

於是,我便在公司內發起行銷小聚活動,邀請同樣對數位行銷感興趣、有痛點的夥伴,透過每月一次的外出拜訪,向不同產業的行銷專家請益。

我們來到亞洲第一大旅遊電商KKday。認識營銷長黃昭瑛Yuki很久了,但我一直很好奇,受疫情嚴重打擊的KKday,如何在缺乏預算下,還能找到行銷突破點,把流量轉換成訂單?

「行銷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你就把你的腦袋,換成老闆的腦袋,那就對了!」一開場,Yuki不談高深學問,反而用簡單扼要的一句話,直接點出關鍵。

行銷思維,就是老闆思維,也是實踐做生意的學問!它很務實、得下苦功,靠的並不是靈光一閃的創意,更多是日復一日的嘗試、驗證、找答案。

所以她認為,所有做行銷的人,都該懂得換位思考,試著想,「當你在講一套很花俏的學問,你要問自己,如果你今天是老闆,花這筆錢,很轟轟烈烈,但結果是什麼?如果你講不出一套結果,我相信,你如果是老闆,你也不會花這筆錢。」

東西賣不出去,怪沒錢、沒資源,這樣最簡單,但其實,「沒有行銷預算,就沒有流量,這是最常見的第一大迷思!」

沒錢、沒流量,看起來理所當然。但Yuki強調,外面未知的世界其實很大,等著行銷人去探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順勢而為,為自己創造流量。

像去年疫情嚴峻、旅遊市場急凍,怎麼等、也等不到客人上門,KKday只能主動出擊。他們大膽操作,當衛福部長陳時中宣布疫情三級警戒,立馬推出「防疫應援宅宅自主團」,花一元買這個行程,除了可以參加抽獎,更重要的是一種表態,等於對外宣告配合政策,乖乖宅在家。

「我們把記者會的內容,變成了一個商品,」沒想到,這個不到兩天就上市的產品,竟有兩、三千人購買,接連分享在家擼貓、做早餐等照片,在一片壞消息中,創造話題和正能量,「剛好大家宅在家無聊沒事做,很好奇別人在做什麼,無形中互動就增加了。」

Yuki説,推出時事話題商品,不是為了賺錢,而是在景氣慘淡之際,用低成本獲取新客,維繫和舊客間的關係。換句話說,就是把握機會刷存在感,讓客人不要忘記你。

時事梗雖然難預測,但還是可以預作準備,她就舉例,「現在(入境檢疫政策)是3+4,接下來0+7,再來會開放,我們先拉好一個表,想好每個階段要放什麼新聞、搭配什麼產品、想抓什麼樣的人,怎麼導新客、舊客怎麼回來…,run到最後就會有經驗值。」

「順著趨勢走,才會賺到,不然你要花很多錢去造勢,」其他像最近爆紅的台南美術館「殭屍展」,KKday也趁勢包套票,把台南美食棺材板搭進去賣,「像這個一定會賣,因為很好笑啊!」

至於,第二大常見迷思,就是行銷跟產品脫勾,「當你想做一個好的產品,就要想生意會怎麼來,」Yuki強調。

多數企業裡,各部門壁壘分明,做產品的人不管行銷、行銷的人也不懂產品,經常互相怪罪對方不夠力。但疫情期間,KKday組成小微組織,讓不同部門的人一起共事,開發出來的產品,也更貼近客戶需求、跟上市場變化。

「不是做一個很棒的東西擺在家裡,路邊的人都不知道你有這個東西。」

像KKday和宜蘭廢墟餐廳合作,在萬聖節推出邊吃飯、邊解謎的試膽行程,團隊構思產品時,就決定用國片《紅衣小女孩》來做包裝、營造話題。原本只是花錢吃一頓晚餐,沒想到,旅程中還可以玩遊戲、有女鬼接待,把一個產品變成一套完整的體驗,「我們原本以為很鬧,誰會來?結果限量名額還是全賣光。」

「你不用很厲害就能贏,只要贏對手,就是贏!」Yuki最後也說,這兩大行銷迷思,不分產業類別、公司大小,都很常見。但別因為一時的犯錯,就放棄嘗試,因為不管行銷或做生意,都是在不斷試錯的過程中,找到可能的正確方向,然後繼續前進。

一個下午的行銷小聚,讓我們從別人的經驗,檢視自己哪裡還可以更好。一起學習成長的感覺,真的很棒!

立刻按讚郭奕伶粉絲專頁,看執行長們的商業智慧和日常學習 ☛https://www.facebook.com/BW.CEO.YILING.K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