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刷一次它的卡,這間金融公司就會種一棵樹,甚至,如果透過你消費種下的樹夠多,它還會給你現金回饋!

它是美國新興銀行(neobank)Aspiration,成立於2013年,是一間把永續行動融入消費金融產品的公司。例如,它提供簽帳金融卡,若顧客加選「種下改變」(Plant Your Change)服務,每一次用簽帳卡消費,它就會委託國際造林合作夥伴種一顆樹。

2021年3月,它進一步推出信用卡,同樣地,顧客每刷一次卡,就種一棵樹。Aspiration執行長謝爾尼(Andrei Cherny)指出,顧客透過消費種60棵樹,就能抵銷一個美國家庭每個月平均的碳排量,也因此,顧客若達到這個目標,該月接下來的刷卡消費,它都會給予1%現金回饋做獎勵。

種樹抵銷碳排一點也不創新,卻是最簡單的方法。謝爾尼表示,他們每天種下的樹木,超越紐約中央公園的1萬8千棵樹木量,也等同於超過3座大安森林公園。

Aspiration的目標是吸引想對社會和環境產生正向影響的消費者,《財星》(Fortune)報導,2020年,其顧客數量翻倍、超過500萬。疫情後,氣候危機成為全球關注重點,企業抵銷碳足跡的需求也大增,Aspiration同時也有B2B(企業對企業)抵銷碳排服務,這讓它去年營收飆漲700%。今年8月,它宣布將在紐交所借殼上市,估值23億美元;屆時,它將是第一家由永續驅動且上市的消費金融服務提供商。

Aspiration開發算法測量個人消費碳足跡

越來越多金融新創跟Aspiration一樣,推出綠色金融產品,吸引注重環保的利基客群。但它的創舉在於,很早就著手測量「一般消費者消費產生的碳足跡」。

《連線》(Wired)指出,打從1990年代以來,碳足跡算法就已經出現,只不過多由企業品牌採用,向消費者證明自家產品足夠環保,少有追蹤並測量消費者每筆消費碳足跡的作法。

2017年,Aspiration推出名為「Aspiration影響力測量」的功能,會替顧客每筆消費打分數。它根據兩個指標進行評分:產品的公司如何對待人,以及環境。它蒐羅7萬5千個數據,例如執行長與員工的工資比例、公司是否使用再生能源等等,蒐集的過程並不容易,它盡量撈出公司提交給證管會的文件、公開分析調查、永續報告等文件,並統整成可比較的形式。

另一個難處在於,如何衡量公司個別數據的重要程度。例如,一家公司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數據,若只來自一個供應商,Aspiration的做法是,將該數據賦予權重,因此若公司批露數據很少,則它的永續得分就不會高。

除此之外,Aspiration也鼓勵公司提供數據,但會跟公司面談、確保數據公正透明。最後經計算,吐出2個1到100分之間的評分,供顧客查看。

真的會有人想查看自己消費產生的碳足跡嗎?事實證明,越來越多人相信:每一次的消費,都在為你想要的世界投票。同樣提供個人碳足跡追蹤的英國金融新創Meniga,對全球做調查發現,67%的消費者希望銀行提供他們消費的碳足跡數據,86%的銀行家相信,幫助消費者追蹤碳足跡,能夠增加客戶忠誠度。

2019年,萬事達卡(Mastercard)也跟瑞典金融新創Doconomy合作,推出能追蹤消費碳足跡的信用卡「DO」,若消費者當月消費累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過該國每人平均的排放限額時,信用卡將會因為達「信用上限」而被凍結。

其中就用到Doconomy所編制的「奧蘭指數」(Åland Index)。根據環境資訊中心報導,該指數依據世界銀行的商業類別代碼,分析消費類型和資訊,對應每一個消費衍生的碳係數,從而推估當筆消費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然後再參考世界銀行碳定價平台,將每公斤的碳加以定價,最後轉換成相對應的金額。

今年,Doconomy更進一步添加消費對「水資源」產生影響的計算,根據標普全球(S&P Global)提供的數據,能計算出一筆消費直接及間接的水消耗量,且能夠呈現用水的社會代價,包括對生態系、對人類健康造成的影響。

當然,追蹤每個人、每一筆消費並作評分並不容易,各評分指數比較基準可能不同,讓個人碳足跡測量缺少統一標準。不過,Aspiration用金錢回饋鼓勵消費者改善消費習慣,Doconomy則開發算法、測量更多消費對環境的影響,可以確定的是,越多人加入行動,越能推動消費朝永續目標前進。

參考來源:Sustainable BrandsForbesForbes(2)TechCrunchPymnts.comWiredFortune

核稿編輯:田習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