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二日,台灣超市龍頭全聯突然在週五夜晚發出一紙聲明,宣布收購歐尚集團與潤泰集團所持有的大潤發股權,預計明年中可完成交易。

消息一出,不僅震撼業界,更引發各家媒體鋪天蓋地的報導,原因無他——去年六月份,家樂福宣布購併頂好,已經促使全台零售業版圖重新洗牌,如今,年營收高達一千五百億元的「老大哥」全聯出手,勢必再起波瀾。

而外界最好奇的,莫過於三件事:大潤發為何賣?全聯為何買?二○二二年之後的零售業版圖,又會變成什麼樣子?

要釐清大潤發為何出售,首先,得回溯到這間公司的背景組成。

大潤發是在一九九六年,由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創立。當時正逢量販店全盛時期,大潤發開幕後表現極佳,也促使潤泰下定決心,要進軍市場更大的中國。

然而,囿於種種法令,大潤發始終無法以「本名」赴中拓展,只能在九八年先後以金潤發、百潤發等名字試水溫。直到二○○○年,尹衍樑終於拍板定案——他以每股七十六.九元,將台灣大潤發多數股權賣給歐尚集團,再以和歐尚集團交叉持股的方式,成立中國大潤發。這也象徵潤泰的零售事業重心,從此轉移。

大潤發母公司歐尚 營收、全球市場逐年減
大潤發母公司歐尚 營收、全球市場逐年減(圖表製作者:蔡茹涵)

(來源:本刊資料)

「這時間背後有兩層意義。第一,歐尚可說是買在台灣大潤發股價的最高點;第二,歐尚不像同期的家樂福、萬客隆、特易購那樣,把台灣當作進入亞洲市場的第一站或跳板。它是同時進入台灣和中國的!」曾擔任大潤發公關主管逾十年、著有《量販解密》一書的何默真回憶。

她分析,上述兩大原因,讓歐尚對台灣大潤發的布局,從一開始就極度保守,「守成」意義遠大於「開拓」。據了解,尹衍樑在賣出大潤發前,已經大舉投資了兩座物流中心,歐尚入主後,不久便喊停。

兩原因促使母集團脫手:
量販趨勢退、亞洲僅剩台灣

但對零售業而言,物流倉